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別當直昇機父母


(直昇機父母型的另一傑作)


 



別當直昇機父母



天下 2007/03/29


你經常沒事往學校跑,幫孩子看頭顧尾,你總是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對他好」的補習、活動,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其實,你正是台灣六百萬「直昇機父母」的一員。



【文/李雪莉;攝影/黃明堂】



 



 


直昇機父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未來、對台灣的教育,正產生深刻但卻可能是負面的影響。


在這關鍵時刻,父母與社會正需要另一種新教養、新價值, 來重新思考真正「愛孩子」的方式。


 


現場1 許昌街徐薇補習班。


徐薇永遠忘不了那個鉛灰色的夜晚,教了二十年國高中補習班英文、看過形形色色的父母,前些時間卻遇上無法招架的劇情。


那晚,九點半下課聲響起,學生們湧上發問;排在人龍第一位的北一女學生,連珠砲式的,一問二十分鐘,後排學生騷動顯出不耐;徐薇委婉說道,「妳先讓其他同學發問,待會兒再來好不好?」她揪了眉轉身離去。徐薇不以為意。


幾十分鐘後,徐薇的手機響起,電話那頭,一位中年男性劈頭興師問罪:「妳為什麼不回答我女兒的問題?她一回來就躲起來哭,說後面那位明倫高中學生的問題,會比她的重要嗎?」


甜美的笑容轉為愁苦,徐薇傻了眼,不情願道了歉。


 


現場2 台北市內湖某明星學校。


游泳池畔,五年四班的三十名學生下了游泳課,準備換裝;泳池畔幾位志工媽媽原本是來協助現場整理與秩序維護,但其中一位志工媽媽看到女兒出來,大步趨前,拿起吹風機吹起女兒的長髮,「別著涼了,」媽媽壓低了音量說話。


 


新趨勢:過度介入、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


這是一群台灣新生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歷史上不曾出現的一批「過度介入」與「過度焦慮」的父母。他們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 (實例:我們在作健康講座,請大家填寫「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時,一位國小六年級的小朋友填寫好他的表格,發現他的狀況蠻多的,剛請教他的媽媽時,媽媽卻說:小朋友不懂,亂寫的;看著評估表上的突改痕跡,可以想像小朋友當時是如何努力思考去填這個表格莫非這位媽媽連她小孩的「健康」都幫他『決定好了?』,這位小朋友將來的健康大慨可以定案了,因為父母不相信他的身體狀況!您說該怎麼辦?-----健康管理師)


 


以目前五到十四歲的三百萬孩童為基礎,再加上學齡前與就讀高中的一百多萬學生,這群父母約有六百萬(平均每對生兩胎或一‧五胎)。


這六百萬的父母,大多數在一九六一到一九七六年階段出生、解嚴前後接受大學或義務教育,被威權教育訓練為學歷至上的競爭動物,上最好的學校、爭取頂尖的工作。


他們看到社會的轉變,試圖以不同於父母輩對自己的權威教養,創造出較民主或自由的「教養觀」(parenting)。


但,在教養上,這群父母遭遇上了史無前例的兩大挑戰。


 


新教養:對「完美小孩」的期待


挑戰一,少子化伴隨的焦慮。在直升機父母的上一輩,多半有四到五個孩子分散父母注意力;但直升機父母的世代卻最多只有兩個小孩。最新的數據是,一位婦女生不到一.一二個。因此,家族的關注點全集中在少數孩子身上。


挑戰二,第一代教改實驗下的父母。直升機父母的孩子是未成年的學子或學童,是第一代教改的對象;做為教改實驗父母,他們被迫與教改亂象共處,也在全球化無情競爭、就業市場不確定的環境下,教養下一代。


台灣教改十年了,創造了六百萬名直升機父母。他們把教養當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


 


從零歲開始的焦慮


這個極限運動從孩子一出生就啟動。


星期三早晨,台北市的健寶園裡擠滿了一到兩歲的小朋友等著排隊進教室上課。孩子玩的遊戲很簡單,吹泡泡、溜滑梯、唱歌跳舞,希望透過吹泡泡增加手眼協調、爬坡鑽洞訓練肌肉與平衡發展。


四十五分鐘的課程、費用七百元,但不少父母趨之若鶩;一旁陪玩的父親拉開嗓門唱歌,好像是自己在上課,「我們的孩子要比別的孩子玩更多,」他說道。不少名人像陳孝萱、任賢齊等藝人也常親自送小baby來上課。


這天,三十二歲的蘇筱甯開著車,帶著四歲女兒與一歲兒子,從桃園縣經國路北上。早在女兒八個月大,她便上網蒐尋小baby可上的課程,「不想讓她看電視成長。」


 


但桃園的教育資源顯然無法滿足她。到現在,蘇筱甯一星期上台北三趟,除了健寶園,她還送女兒到唭哩岸游泳、上雲門律動課程。


她每天一定幫兩個小孩寫成長部落格,「十個媽媽有八個都在做網頁,很多是邊上班邊做。」她甚至為女兒設計精美的名片、每年帶孩子進攝影棚拍照,很用心思照料。


以專案管理的方式,從出生開始啟動孩子的各項學習,父母兢業提供各種刺激點,填滿孩子的人生。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市場上出現各種成人學習的「幼兒版」。


 


以往遊學最多從高中生開始,但補習班與私立小學寒暑假推出各式「遊學團」,一所知名私校甚至辦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遊學團;還有從嬰兒開始的皮紋性向分析,透過嬰兒的指紋判斷是藝術型或領導型人物的諮商……


說穿了,父母就怕輸在起跑點。


 


陽 明大學 教授洪蘭曾目睹一位母親這麼帶她的孩子:這位母親從書上得知,要開展孩子的肢體,必須每一天讓孩子接觸硬軟方圓或各種觸感的材質;職業婦女的這位母親為了「有效」運用時間,她拿了個碼錶,每二十分鐘為單位,孩子玩完積木,母親就捉起孩子玩沙坑,學習像按表操兵。


讓孩子適性發展、給孩子多元的碰撞點,是天下父母心。只是一旦把學習當做軍備競賽,就成為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 (這是標準型的「看書養孩子」,一切都幫孩子規劃好了,不知到孩子是為誰在活著!更可怕的是長時間在「趕場學習」,也不管孩子吸收程度如何,從小人生、生命就發費在「交通」上,同儕的互動時間又少了許多,不知如何培養團隊合作?--------健康管理師)


 


不安與比較


位在台灣大學旁的一所小學,不久前由家長舉辦了一場聯絡學童情感的班級音樂會;孩子開心的表演才藝,但活動一結束,媽媽們就圍著方才彈奏蕭邦別離曲孩子的父母,問道:「妳家兒子彈得真棒,從幾歲開始學的?怎麼練的?哪位老師教的?能不能介紹一下?」


琴音流洩召喚的不只是欣賞,更伴隨父母濃厚的不安與比較。少子化使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賭注。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解釋,以前一家如果有四個小孩,每個孩子分到的注意力只有四分之一。現在如果是獨生子女,就得承受父母外加兩對爺爺奶奶的關注,那是好幾倍的期待與壓力。


直升機父母的出現,其實顯現現代父母內心對「完美小孩」(perfect child)的期待。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 湯茂竹 博士,憶起他當爸爸的那刻起,就夢想兒子能成為布袋戲裡的「史艷文」:長得又高又好、功課第一、會玩會念書、心地善良,人人都愛戴。湯茂竹的兒子已經國一,他花了長時間自我探索,如今能笑看過往的謬想。


 


家長的迫不及待反映了心中深層的焦慮。


台塑生技董事長、近來大力提倡孩子讀經的楊定一表示,「我們似乎認為,只要小時贏過身旁的人,就能在日後成為更有生產力、更成功的人,並以成人的觀點,將就業市場的競爭、職場生涯需一帆風順的那一套,拿來設計、評估孩子的課程。」


 


知識超挖,生活能力缺乏


直升機父母口說不愛升學主義,但他們卻相信「愛=讓孩子成功」。而成功的定義是上好的公立大學、長春藤名校、有極強的人脈、過很好的生活。


雖然沒有父母會否認行行出狀元的價值,但他們還是無法避免用各種量化指標,判斷孩子的成敗。


以父母最在乎的英語為例,補教業者估計,台灣每年報名各類英檢的小學生有四到五萬人。補習班的廣告也都打著「一年內要學會幾千個單字」。


英語老師徐薇認為,真正的英語實力是孩子能輕鬆瀏覽英文網頁或閱讀書籍、與外國人互動。但台灣父母有「檢定熱」,拿到分數、證書才能安心。家長不由自主追求成績、數字、級數。


 


對未來世界的恐懼、對台灣教改的沒信心,強化父母必須花更多時間做有競爭力學習的信念。


不久前,徐薇趁著過年,為國中生加開初一到初五、早上七點半到九點的寒假英文特訓班;沒想到名額爆滿,還有父母問她為什麼不上到深夜十一點?


「這是一個知識超挖的年代,」全國家長聯盟秘書長陳松根點出這代父母教養的盲點。


陳松根說,教改十年,大學入學率達九成以上,研究所更超過兩千五百所,孩子升學壓力不減反增;「我們還以製造業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有沒有問過,一個到高中的孩子,到底要給他什麼?」(唉!雖不願承認,但確是事實!)


父母在十年教改過程中,為孩子設下「升學與學習的高標」,但卻也帶來更多無法逆轉的後遺症。


 


四月一日,由前教育部長曾志朗、陽 明大學 教授洪蘭為首的家長,將帶領數十個全國家長團體,發起三萬人簽署「愛你一輩子」的承諾書,就是發現教改十年,父母還陷在「升學主義」的泥淖。


他們已經看到「知識超挖」對下一代、對台灣競爭力的影響。


例如,在知識上,台灣孩子學習的內容能應用在未來的,不到三%;而每天超過十六小時單調的學習,根本無法出現創造的文化。這要使台灣的產業如何升級?


 


孩子的身心健康卻被忽略


此外,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也被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忽略。


私立愛德幼稚園午餐時間,三到六歲的小朋友安靜坐著吃飯,今天的主食是飯、青菜以及豬肉塊,有小朋友看到這些食物直說不喜歡。


「孩子吃太精緻的食物,甚至吃水果一定要果汁機打過,」汪慧玲認為,這都造成孩子咀嚼不足、牙床長得不好。(註:這也是兒童牙齒矯正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


 


最新一期《康健》雜誌針對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進行身心健康調查,結果發現有四成六的學童沒有正常排便的習慣,其中有五成三以上的學童十點後才就寢。孩童明顯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 (看看我們部落格的文章:誰來幫助我們的孩子?,這是台北市某國中學生的健康狀況,其他國中還有更嚴重的,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不是生活嗎?健康不是生活的基本要件嗎?沒有健康的身體如何談生活,是不是家長們該『更重視』您小朋友的身體狀況!---健康管理師)


 


但當問及家長晚睡的定義時,家長認為十一點到十二點後才叫晚睡。父母健康觀念的薄弱,已徹底影響孩子為未來的人生儲備體力。


○○六年七月一日,瑞士籍人類學家大衛.史格納(David Signer),以〈台灣的愛與寂寞〉(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為題,於荷蘭報紙《Trouw》發表他停留台灣兩星期的感受,文中談及台灣人的教育觀,直指核心。史格納寫著:


世界好像沒有一個地方的孩子,睡眠像台灣孩子那麼少。不少台灣人把自己稱為「pm people」(夜行人)。大部份資訊科技產業的人在晚間工作,因為這剛好是歐美客戶的白天時間。


 


pm people」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熬到午夜,一起吃東西、看電視、玩電玩。但是和大人們相反地,孩子又必須在早上七點起床……


一位外國人類學者竟透徹剖析台灣父母對孩子生活教育的忽略。


進校園輔導學生十餘年的光寶文教基金會的認輔志工團召集人吳銀玉觀察,這代父母和上世代最大的差異是:雙薪、工時過長。


 


怕他不再愛我


家庭情況較好的,則是全職媽媽陪伴,父親角色經常缺席。


白天,雙薪父母把孩子交給學校與補習班,晚上八點或十點,各自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到家;忙碌父母內心的愧疚,使他們對小孩生活習慣的建立,先行繳械。


在學習上,父母花錢請補習機構代替父母監督;但生活上,忙碌的父母為表達愛,又變身成為不敢要求、沒有原則的「好朋友」


 


父母的忙碌造成「教養的空窗」。


一位職業婦女母親原本規定孩子每天玩電腦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但實施不到幾天,就因就讀小學高年級的兒子鬧情緒不說話,她決定投降。「怕拿走孩子的電腦,他便不再愛我,」她的語氣聽來沮喪。


 


新校園:國民教育失能、親子關係緊張


直升機父母帶來的影響,不僅發生在家庭,也影響到校園。


民國八十三年開放師資多元,修滿大學教育學程二十六個專業學分就可進國中教學、四十學分就可教小學。在教育界二十八年的校長蔡秀媛感慨,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國中小教師專業不足,地位一落千丈。師資結構改變教學現場,而直升機父母的增加也帶來校園的質變。


 


一九九四年的四一教改後,權力下放,家長積極進入校園;兩千年初期,台灣各縣市陸續明文規定家長會參與校園行政的權利。


都會區家長對學校的參與尤深。不少明星學區的家長具備「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位階)條件,家長學經歷優於老師是普遍現象。


一位校長無奈說,「許多高學歷父母好像認為,只要曾當過學生、念到博士,就懂教育。 (我的經驗,國小學生22人,卻有23種教育觀念,因為22個家長+老師的教育觀念不同,結果是每學期換老師,學生與老師永遠都在彼此「適應中」,您說小朋友的學習成果???----健康管理師)


 


家長力量有多大,看校園「愛爸愛媽」(愛心爸爸與愛心媽媽)志工團就知道。


以往的校園只有老師與學生,現在,校園裡不但有家長會的辦公室、從早到晚還可看見愛媽們在學校各角落幫忙。


以敦化國小為例,愛媽有三百多位,比老師人數還多;家長們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還出錢聘請七位保全,上課時在校內巡守。


目前許多國中小,每班多有家長代表、家長召集人,就像另一個正式組織,協助班級、學校運作。從班遊、校遊、學校制服設計、營養午餐的監理,都由愛爸愛媽協助。


 


師權低落,親權高張


原本老師、行政、家長三種力量是要在教育專業、行政專業、家長愛的力量陪伴下,協助孩子健全的成長。但現在三方卻互不信任,不乏家長過度介入,凌駕學校事務。


 


位在中科院、中研院、台灣大學附近的國中小校長、老師,都經常抱怨這些三高的「家長很難伺候」。家長介入老師的考題、教學方式, 成為 老師的上級指導。


去年底,零體罰規定納入教育基本法,三讀通過。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認為,家長力量興起,動輒挑戰老師權威,不少老師為了避免麻煩,如今只教不管。


這些都促成教師的退休潮。民國九十年,公立國中小退休教師不到七千人。退休人數在九十三年達高峰,超過九千人。五年下來,已有四六七九三名國中小學教師退休。


 


師權的低落、親權的升高,使教育體系兩股最大的力量互不信任。


 


台北市民族國中校長姚榮華經常遇到父母說,「升旗是多餘的,不要去晒太陽,在教室溫書多好」;也有家長要求,校外教學時學生不得穿制服,否則要打憲法官司。


內外在競爭與不確定的環境,造就了直升機父母,而直升機父母又回過頭對教育體制加壓。這樣的惡性循環,四十六歲的台灣杜邦總裁陳榮二感受最深。


陳榮二相信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秉賦;但他的小兒子在升上國一那年,曾有長達四個多月的時間,無法進教室,只要一被拖進教室就口吐白沫,臉色發白;陳榮二的妻子還因過度自責,從 五十公斤 瘦到 三十五公斤 ,家庭曾陷入危機。他尋訪中西名醫,都查不出原因。他猜測可能當時兒子是不適應國中的升學壓力。


 


雖然小兒子在四個月抗爭後,終於回歸常軌,但他幾乎快失去兒子與妻子的痛苦,讓他見識台灣教育制度,如何創造出焦慮的親子。


「當台灣的父母和孩子真是太苦了,」這位管理七百多人的總裁談起往事,還心有餘悸。


 


新價值:找到屬於孩子自己的成功


直升機父母就像啟動教育食物鏈的改變,父母的觀念改變了老師的態度,老師態度影響孩子的動機。


國民教育的功能萎縮了,而家庭親子關係也變得緊張了。


研究發現,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也容易養出焦躁的小孩。


美國孩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出,直升機父母經常會因孩子的成功或失敗,而有過度的憂傷、哭泣,有較多負面的想法、較少的愉悅與生活滿意度。


因為直升機父母不經意會愈飛愈快速、愈管愈多,深怕一減速,就摧毀自己與孩子的人生。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直升機父母被困在一種愛的陷阱裡。誤以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掃除一切人生的障礙、幫孩子成功;其實,愛的價值是在幫助孩子找到重要價值。


 


「我們的痛苦源自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陳榮二認為。一旦堅信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價值,父母就能學會接受與放下。全國家長聯盟裡,所有的家長寫下他們共同的反省:


 


當孩子誕生時候,


我們就曾承諾要愛他一輩子,


但,我們真的這樣做了嗎?


 


教改十年,台灣創造了一大群「直升機父母」,在這個關鍵時刻,該是父母與社會回頭自我檢驗的時刻。


 




別讓靈魂趕不上我們的影子

別讓靈魂趕不上我們的影子


 


今天看到一個女記者結束生命的事,感慨良多。去年,我的一個朋友也選擇了結束生命,他是清華大學的博士,在別人眼裏年輕有為,前途無量。其實很多人都有孤獨、迷惘、甚至想到此為止的念頭,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這個勇氣。知識份子,尤其是優秀的知識份子,往往會給自己背負著一個沉重的理想,當他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和鴻溝的時候,失望是很自然的。


 


人往往會跟人比,我在跟這個清 華的 博士比的時候也自慚形穢。他是一直讀下來的博士,比我年輕,而且一畢業就進入了非常好的公司工作,妻子在讀心理學博士。從我的角度看,實在不知道能有什麼想不開的,但他的病歷明確地告訴大家,他有很嚴重的憂鬱症。但像我這樣的庸人,往往會看還有比我更不如意的,然後就心滿意足地洗洗睡了,而對自己的理想很堅持的人,要不就繼續與現實衝撞下去,要不就選擇結束生命。(您可知道憂鬱症可是有相當部份是身理問題,一個人飲食結構不正常或是偏食時,控制情緒的內分泌系統沒有原料,當壓力或情緒激動時,內分泌系統無法分泌足夠的賀爾蒙來反應,因為引暴點是心理問題,就逐漸讓人以為純粹是心理問題,其實只要均衡飲食,心理所產生的疾病也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健康管理師)


 


其實,即使像我這樣不是知識份子的俗人,也會時不時地有朋友發信過來,叫我注意生活與事業的平衡,也就是BALANCED  LIFE。這個英文是什麼意思呢?是平衡的生活,也就是說,除了賺錢以外,還要注意到自己的家庭、朋友、愛好等等。如果我告訴你:我每天工作14小時、回家跟親人說不上幾句話,你覺得我的生活平衡嗎?好在我不是這樣。(賺錢,工作,親情,健康您如何去取捨或排列重要性----健康管理師)


 


我一直覺得業餘時間在家陪親人散步、看電視、給親人做飯是最大的享受,因此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是平衡的。


 


但前天我讀MBA時候的同學發來的信還是叫我感慨不已:在一個著名的寺院裏,住著一位非常有道行的靜修道長。他每天都要在傍晚6時去餵他的狗。他的狗的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每到日落時分,靜修道長就為『放下』送飯了,嘴裏還一邊呼喚著:『放下!放下!』小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道長:為什麼要給狗起這個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黃、來福什麼的,為什麼您的狗叫『放下』?靜修道長不語,讓他們自己去悟。小弟子就觀察老道長,終於發現:每天當道長餵完狗後,就不再讀經書,到院中打打太極拳,散散步。小弟子到道長面前,訴說了他們觀察的收穫,老道長微笑地點點頭說:你們終於明白了。其實我在叫狗的時候,其實也是叫自己『放下』,讓自己放下許多事情。因為人們不可能在一天內做完所有的事情,你只要將一天中最很重要的事情做完就已足夠了。


 


在人們越來越習慣動輒高呼殘酷競爭時,其實學會『放下』的意義就越大。正仿佛當你自學遭遇滅頂挫折時,不妨手搭涼棚,你一定會發現:天並不會塌下來。這並不是不求上進,恰恰在於懂得放下的,才最終會贏;而整日忙碌不休的人,收穫的往往只是焦慮和疲憊。(還記得以前常出現的『過勞死』嗎?太多人錢沒賺到,身體倒是搞壞了,健康也沒了,還拖累全家,還是請您多多注意「身心平衡」,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談其他的事情---健康管理師)


 


就在今天,在我看到這位女記者的事情之前,我又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支西方的考察隊深入非洲腹地考察,請了當地部落的土著人做背夫和嚮導,由於時間緊,需要趕路,而這些土著人很吃苦耐勞,背著幾10公斤 的裝備物資依然健步如飛,一連三天,考察隊都很順利地按計劃行進,大家都很開心。可是第四天早上,考察隊準備出發的時候,土著人們都在休息不走了,好說歹說就是不願出發。隊員們很奇怪,這幾天大家相處得很好啊,是不小心觸犯了他們還是要坐地加錢?這時,土著人的頭領解釋道,按照他們的傳統,如果連續三天趕路,第四天必須停下來休息一天,以免我們的靈魂趕不上我們的腳步。這個現代人也許看來很難理解的解釋,讓我很受觸動。我們的生活太忙碌了,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日復一日地在趕路,以至於我們很少停下來思考一下,就不斷地被很多東西推著走,或者追逐著眼前的東西而去,而我們的靈魂早已落後在我們匆匆趕路的身影後面無影無蹤。沒有了自己的靈魂,我們的生活就交給了外物去控制。又到了一周,我們是不是也放緩腳步,等一等我們的靈魂?


 


特將此文致給忙碌工作的我親愛的朋友們,辛苦之餘,別忘了也歇歇!


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國一生輕微脂肪肝 高達8成



 


國一生輕微脂肪肝 高達8


時報資訊    2007-04-24


 


  兒童肥胖問題日趨嚴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研究團隊針對北市國一、小一學童進行肥胖普查,結果發現年僅12歲肥胖國一女生腰圍值均值竟達81.1公分 ,超過成年女性健康標準的80公分 。


 


 研究也顯示,國中一年級學童BMI指數達肥胖者標準者,有高達8成的人超音波檢查顯現輕微脂肪肝症狀,顯示肥胖正在侵襲未來主人翁的身體健康。


 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嘉蔚表示,體重愈重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隨之升高,學童可能會提早發生高血壓、糖尿病等老人病,提醒家長要留意小孩飲食健康。


 


 聯合醫院小兒科研究團隊去年在士林、中正、信義國小篩檢640名一年級學童,另外也在中正大安區中三所大型國中篩檢2431名學生,分析其BMI值發現,平均每4個小一學生,以及平均每3個國一學生中,就有1個人有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盛行率以國一男生36.9%比率最高。


 


 女生「中廣」 賽過成年人


 


 除BMI值外,研究團隊也對學童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進行評估,腰圍值部分,國一女生BMI值肥胖者平均腰圍數值81.1公分 ,已達衛生署公告成年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 即為肥胖的標準。


 


 洪嘉蔚指出,研究也發現國一肥胖學生中,8成以上有輕微脂肪肝的症狀,在腹部超音波下有肝內血管糢糊、肝臟因油脂包覆變得明亮以及肝臟與腎臟對比度增加的情形。


 


 罹患「三高」 機會增加


 


 洪嘉蔚表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為臨床表現的病症,通常發生在肥胖族群,特別是腰圍過大者,也就是所謂「中廣型肥胖」的人,雖然目前未有針對兒童而制定的代謝症候定義,不過和成人一樣,肥胖兒童罹患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症的機會,也明顯增加。


 


 洪嘉蔚認為,兒童肥胖問題與飲食西化、外食比例高有關,家長疼愛小孩多半會買零食讓孩子吃個過癮,無形間忽略健康問題,家長應扮演把關角色,避免孩子攝取高熱量食物,烹調儘量減少用油。飲食之外運動也相當重要,最好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這也是我們最近調查學生的飲食習慣後,開始煩惱的地方,現在這樣子不查出原因及改善方式,繼續下去,學生未來的健康十分值得堪虞,沒有健康的身體怎能冀望擁有美好的未來?我們特別設計了『學生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歡迎有興趣或關心學生健康的 家長或 老師來索取,我們也同提供評估表分析報告及健康促進計劃服務,希望您的孩子能擁有「真正」的健康身體!----健康管理師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輸在起跑點—太重了嗎? -談青少年的體重管理--景美國中96年健康講座(6/8)



 


輸在起跑點太重了嗎? -談青少年的體重管理--景美國中96年健康講座(6/8)


 


台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家長會與學校在963月至5月的每週四,舉辦一系列的家長健康講座,提供最新的保健資訊給大家作參考。除了希望家長們能多多關心孩子的健康,以期有一正確的健康資訊,來幫助孩子作預防保健,盡量不要生病,別忘了『預防重於治療』;也特別開放給社會人士自由參加!


 


現代社會的父母親、阿公阿媽仍然認為以下這些狀況是對的嗎?--小孩子要胖胖的才可愛?太瘦會營養不夠、沒有抵抗力的。學生要讀書考試,壓力已經很大了吔!亂亂減肥反而把身體搞壞了哦!小孩子還在成長,要吃才會健康啊,長大了自然會瘦啦!


 


其實,胖小孩會提早得到各種慢性病,輸掉一生的幸福和生活品質。養育孩子的父母親和長輩們,有責任幫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未來,才是真正讓他們贏在起跑點。


 


本次講 師袁毓瑩 小姐為國家考試合格營養師,還在國家考試 通過中 醫師檢定考,同時也是台北市心血管防治合格認證專業人員,還是2007年東森鮮踩趴趴go”節目特約營養師,有超過10 年營養保健食品研發及市場行銷經驗,包括 5 年體重管理軟硬體產品研發及行銷經驗,以及3年肥胖代謝慢性病營養教育課程研發,在體重管理方面可謂經驗豐富。


 


主題:輸在起跑點太重了嗎? -談青少年的體重管理


主講人:袁毓瑩 營養師


時間:96426() 19:00~21:00


地點:景美國中會議室,台北市景中街27  捷運新店線景美站2號出口


聯絡人:景美國中輔導主任洪主任或袁組長 8935-3130602輔導室


 


台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家長會 會長吳世楠


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一個中心.二個基本點.三大作風.八項注意(永保安康)



 


一個中心.二個基本點.三大作風.八項注意


 


 


一個中心』:是以健康為中心。因為健康失去了,那什麼也沒有,二十一世紀就是以健康為中心


 


二個基本點』:


第一點就叫糊塗一點,小事太認真整天計較一些雞毛蒜皮之事無法成大事,所以糊塗一點。


第二點就是瀟灑一點,肚量大一些,風格高一些,站得高望得遠一些。


 


三大作風』:


助人為樂, 知足常樂, 自得其樂 能永保健康。


 


八項注意』:即 四大基石+四個最好。


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四個最好-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有了這些,一個人基本上不用吃什麼藥,我們個個健康七八九,百歲不是夢。


四句諍言


天天微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


相逢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各位看官,您認為如何?


 


 


越寫,越聰明!(救救我們的孩子吧!)



 


越寫,越聰明!(救救我們的孩子吧!)


文字力是職場加分券,讓你多50%機會進入好公司

「寫」,這個過去被視為過時的能力,現在被驗證能培養出21世紀的新競爭力,所以,哈佛大學開設「新鮮人寫作輔導」訓練未來的領袖;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赫緒巴哈,要求科學家要寫詩……寫作能活化大腦,讓你寫出邏輯力、創造力、思考力!

/吳錦勳


「我的朋友叫張懷恩他是我難亡的朋友他有很多很多專長他的專長是跑步跑很快、跳遠跳的很遠很遠、打電腦長長說有什麼遊ㄒ一ˋ他知道很多很的遊ㄒㄧˋ他很短可以他很跑很快的。老師一定有ㄧˊ問說:「他為什麼是我最今我難亡的朋友我也不知道我知道我跟他跟我是很好很的朋友所以他是令我難亡的朋友。」

這是桃園某小學五年級學生作文:「我最難忘的朋友」,這篇作文沒有標點,錯字多,內容顯得空洞貧乏、毫無思路可言。但這個小朋友是來自中產家庭,他也是民國九十年,政府推動「九年一貫」教育改革,降低國語課時數後的「產物」。


這不是唯一特例,語文能力下滑是台灣教育界普遍公認的現象。一位 國小 老師說:「我剛教作文時,班上有個男生,整堂作文課趴在桌上哭,因為他一句話都寫不出來。」他問全班三十三位同學「怕寫作文的舉手?」結果超過三分之二的同學立刻舉手。


作文課,成為「上刀山、下油鍋」的苦刑。


現況:表達能力衰退 從小學生到博士生,辭不達意者居多


台南縣永康國中校長楊景匡觀察到,現在數學、理化應用題文字敘述長,「學生一看字好多,就馬上說不會,或看不懂題目關鍵字,無法作答,語文不好,影響整體學習。」 (這也是我們觀察後的結果,小朋友國文不好,數學、理化題目看不懂真正的問題是問什麼?結果公式亂套一通,分數自然低,家長常以為理解力有問題,有多少人會去想到是國文看不懂題目的真正意思?---健康管理師)

不止中小學生,暨南大學資訊系教授李家同指出,有些博士生,他們的運算能力很強,但李家同卻發現,他們無法用文字清楚詮釋A算式推導到B算式之間的關係。博士生竟然無法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意思,在過去匪夷所思,現在卻越來越多,而進入職場也變成另一種讓人困擾的管理問題。

這群詞不達意者,未來能否更上層樓,留有大問號。


台灣奧美集團董事長白崇亮說:「企業組織越大,員工散得越遠,大家都用Email聯絡,你語文表達能力就必須要更好。」他認為,對企業領導人而言,「文字走到哪裡,員工就在哪」;尤其在電子化時代,現代企業大量用Email、企畫書做為溝通的媒介,對職場員工,好的寫作力,更是一張「加分券」。

作文力,簡單說,就是用文字把心中的話說清楚、寫明白。但這竟變成一件如此困難的事。


原因:閱讀大量減少 教改後小學國語教學時數銳減四成


台灣文字表達能力低落原因繁多,閱讀大量減少是原因之一。


九十學年開始實施九年一貫國教課程後,國語文教學時數縮減近半,又受到英語及鄉土語言的擠壓。小學低年級的國語課,從過去每週十堂課,變成每週六堂,減少達四%,直接影響的就是作文課。

此外,造成文字力降低的另一原因,國語日報老師俞珩觀察,現在孩子生活重心就是學校、安親班及補習,生活經驗太過貧乏,閱讀太少,「心中沒有料啊,文章當然越寫越短,沒有結尾。」


導致全面性文字力低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眾多老師都指出,「九年一貫」教改是分水嶺。今年的大學國文學測的作文,竟有高達二千一百零四人拿「零分」。這意思是有一群完全不會寫,或完全離題的孩子。在九年一貫教育政策下的第一批學子,去年開始進入大學,三年後全面進入職場,挑戰才剛開始。


考驗:求職第一關 履歷自傳寫不好,八六%企業不理會


寫作能力和職場競爭力有何關係?二○○四年九月,美國國家寫作委員會針對「美國商業圓桌協會」的一百二十名會員發表一項名為「寫作,加分券或出場券」的研究。報告中,受訪企業超過五%認為寫作技巧是升遷的重要因素;而服務業、財務、保險和不動產公司在招募人員時,超過八%的大型企業會將申請者的寫作納入考量。

為矯正員工的文字表達能力,美國私人企業每年得投資三十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零三十億元)訓練員工,這還不含公部門的投資。而雇主最看重文字表達能力,首推正確性(占九五.二%),其次清晰度(七四.六%)。而八六%的企業主收到履歷和自傳時,對寫得太糟糕的求職者會持保留態度。


而這張「加分券」之於數理背景,不需要靠文字吃飯的人,也一樣深具意義。


台灣向來以眾多訓練精深的理工人才為優勢,科技產業的執行長、高階管理者大都出身理工背景,他們個人往往具有很強數理邏輯能力,也就是理解、吸收事情的能力強,但這群成功者在溝通想法時卻弱於闡述力、缺少撼動性的溝通。然而,在全球化時代,當文字溝通的機會遠大於其他形態溝通之際,他們也面臨新管理能耐的挑戰。


為了這張越來越重要的「加分券」,文字力的加強,已經成為重要教育趨勢。


補救:作文納入國中基測計分 全美逾四百大學,入學要考作文


在荒廢五年後,今年起,台灣國中基測正式將作文納入考科計分,作文沒有四級分(滿分六級)難進傳統建中、北一女等名校。

為什麼寫作能力對課業表現具有正相關性?人的大腦神經元基本上是「用進廢退」,讀寫訓練,都是大腦主動獲取知識及整理知識;寫作,是心智綜合能力的展現,它至少牽動三項能力,包括觀察感受力、想像創造力以及邏輯思考力。也因此,寫作最能活化大腦,促進神經迴路高度聯結。其中,尤其,邏輯思考力更是作文訓練腦力的關鍵。


影響一:寫作能發展結構的能力 文字沒有起承轉合,內容也將空洞


在影像發達的今天,文字越來越不被重視,但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卻認為,文字是影像的重要基礎。

去年他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後,回台演講,看了學生實驗電影,發現許多情節敘述空洞,有感而發的表示,「台灣教育缺乏教導學生『發展』結構的能力。」敘述一個好的故事,像寫文章一樣,需要鋪陳發展,但李安發現,台灣學生只知道開頭和結尾,「不知道如何從開頭走到結尾」的推論過程,心裡有話卻不知怎麼說,沒有起承轉合,只好「咚」直接跳到結尾。


影響二:寫作能增進領袖的邏輯力 科學家寫詩,也有助啟發創造力


作文對於腦力的訓練,哈佛大學的教育改革研究著力最深。

為了探討「寫作在大學教育中扮演什麼角色?寫作為什麼對學習重要?」哈佛大學自一九九七年開始,在四百零二位新鮮人(占這年學生四分之一)進行長達四年的寫作追蹤報告。


這份調查共研讀了 六百磅 重的學生文章,並進行五百二十小時的訪談,從中歸納出一個簡單有力的結論:「好的思考,得自於好的寫作。」從二○○二年起,哈佛進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一項重點,就是規定大一新生規定必須參加十二人一班的「新鮮人寫作輔導」,目的在訓練未來領袖的思考、組織和邏輯表達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副教授童元方,曾在哈佛求學、教書十年,攻讀博士時,教授規定她每週寫一頁半的短文給他,題目不限,只為了訓練她「把一個問題說清楚」,教授告訴她寫作沒有秘訣,無非就是「You mean what you say, you say what you mean.」,意思是:「實在的說,準確的寫


影響三:寫作能提升職場競爭力 文字能力越好,機會越多


當邏輯力、創造力提高,競爭力就跟著來了。奧美集團董事長白崇亮認為,現代職場常是「先識字,再識人」,文字是人與人接觸最直接的媒介,一個人文字完全顯示出他思考精細的程度,他認為,「求職者文字能力好,機會一定比別人多」。

從學校到職場,「寫」,這個看起來簡單至極的事,一個過去被視為過時的能力,現在被驗證是跨越門檻的關鍵能力。面對競爭,你想要想清楚嗎?好好重視你筆下的表達吧,因為,磨筆也能磨出未來領袖的腦袋、磨出科學家的潛力。


 


所以有作部落格的各位,我們算是比較有用文字「寫作」的一群吧!雖然無法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己寫,就算是轉載別人的資料,我們也一定加上自己的看法,想法,以示負責,好聽一點也同時「磨練」一下自己的用詞能力---健康管理師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生命在等待中消失




 


生命在等待中消失


『等到我學業完成以後,我定要好好地放鬆自己。』


 


『 等到我生意上了軌道以後,我定要出國旅行,到處遊玩,開開眼界。』


 


『 等到我賺了錢以後,我定要好好地孝敬父母,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 等到我買了房子以後,我就會停下忙碌的腳步,好好享受人生。』


 


『 等到我孩子結了婚以後,我就可以安心打牌,毋需再顧慮那麼多。』


 


等到‥‥‥等到‥‥‥我們總是這樣對自己說,


 


也總是這樣把享受人生 寄托在遙不可知的未來


 


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消耗在等待上。


 


曾有這麼兩個年青人,一位是中國人,另一位是美國人。


 


他們同在某個大城市的一家公司上班,職位相同,薪金相同,


 


然而所過的生活卻迵然不同。


 


那位美國人在他上班一年後,


 


用所賺的薪金分期付款買了一套非常漂亮、舒適的房子 ,日子過得稱心如意;


 


而另外那位中國人,卻是租住在一棟非常破舊的公寓裡,


 


房子又黑又小又舊,彷彿稍微用力一點,整個房子就會倒塌似的。


 


那位中國人省吃儉用,他告訴自己,等到賺夠了錢,就一定要買棟漂亮 的房子,


 


讓自己住得舒服一點。


 


二十年後,他終於如願以嘗,


 


在那位美國人所住的公寓裡買了一套與他一樣漂亮的房子 ,與美國人毗鄰而居。


 


結果不幸的是,那位中國人住進新房子還不到一年,


 


就因多年來營養不良、積勞成疾而撒手西歸


 


  這就是中國人的悲哀,也是東方人與西方人最大的區別。


 


中國人顧慮太多,總是把生命用在等待上;


 


   人人都願意犧牲現在,去換取不可知的等待;


 


犧牲今生的辛苦錢,去換取來世的安逸。


 


其實我們毋須等到生活完美無瑕,也毋須等到一切穩定下來,


 


想做什麼, 現在就可以開始。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盡頭,


 


許多人往往在生命即將結束時,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事沒有做 ,這實在是一種遺憾。


 


   人生是一張單程車票 失去的便永遠不會再擁有。


 


健康也千萬不要失去後再回想,想當初請隨時傾聽身體正在跟您說它的健康狀況!您可以用「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來瞭解您現在的狀況!




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腸道看一生,從腸計議--景美國中96年健康講座(5/8)



腸道看一生,從腸計議--景美國中96年健康講座(5/8)


 


台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家長會與學校在963月至5月的每週四,舉辦一系列的家長健康講座,提供最新的保健資訊給大家作參考。除了希望家長們能多多關心孩子的健康,以期有一正確的健康資訊,來幫助孩子作預防保健,盡量不要生病,別忘了『預防重於治療』;也特別開放給社會人士自由參加!


 


419健康講座為本學期健康講座的第五場,我們邀請王秀美護理師來談「腸道看一生-從腸計議」,王老師國防醫學院護理系畢業,澳洲RN護理師資格考試及格,現任臺灣社區健康促進與管理學會理事及慈濟人醫會健康護理講師,王老師講課生動、活潑,經驗豐富,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當場請教,敬請大家踴躍來聽講,關心小朋友也關心您的健康!


 


主題:腸道看一生-從腸計議


主講人:王秀美  護理師


時間:96419() 19:00~21:00


地點:景美國中會議室,台北市景中街27 捷運新店線景美站2號出口


聯絡人:景美國中輔導主任洪主任或袁組長 8935-3130602輔導室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7招讓小朋友愛喝水(大人們也該多喝水!)



 


7招讓小朋友愛喝水(大人們也該多喝水!)


【文/梁嫣純 攝影/蕭世英】


 


我不喜歡喝沒有味道的水!」國小三年級的偉杰向大人宣告,爸媽擔心他水喝太少對身體不好,只好放任他把飲料當開水喝。


像偉杰一樣的孩子並不少,在一所國小的家長會中,老師反映有些孩子在學校只喝包裝飲料不喝開水,不料有位家長的回應是:「喝飲料解渴很正常啊!」


對於多數的孩子來說,平淡無味的白開水,怎能跟甜蜜爽口的汽水、可樂、包裝果汁、珍珠奶茶……相比,糟糕的是,有些父母也抗拒不了飲料的誘惑。


殊不知市售的飲料熱量高、營養少、還添加了人工的化學物質(香料、色素、防腐劑等),不僅影響孩童的發育,還會危害健康


 


加工飲料不能取代白開水


 


水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物質,從頭到腳、包括皮膚在內的所有器官,正常運作都少不了水。


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飲用一杯含糖飲料的小孩,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1.6倍之多。


而且含糖飲料的熱量高,許多研究證實,長期攝取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食物,可能造成肥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醫學博士貝曼格利還強調,發育中的孩子若以含糖或化學物質飲料取代白開水,不僅有礙生長和發育,還可能引發氣喘、過敏等疾病。


若你的孩子常喝可樂、汽水等含有磷酸鹽飲料,則小心喝多了會影響鈣質的吸收,侵蝕孩子的骨本。


 


從小就喝白開水


 


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必須從小開始,就像種樹一樣,一開始用心扎穩樹根,才耐得住往後日子的風風雨雨。


台大醫院營養師翁慧玲認為學齡前的家庭教育很重要,從小就該培養孩子喝白開水的習慣。如果孩子從小習慣喝糖水,長大後才要他回歸自然喝白開水,就像由奢入儉一樣難。


翁慧玲有兩個女兒,她跟大部份的家長一樣,也會面臨孩子吵著要喝飲料。她的做法是,從嬰兒時期開始就不主動提供糖水,女兒們自然不會要求。直到大女兒上幼稚園才「破功」,有一天她放學後突然吵著要帶蜂蜜水,因為很多同學都有。


「蜂蜜水太甜了不健康,喝多了會變成大胖子,」隔天翁慧玲還是堅持女兒要帶白開水,結果她連一口都沒喝。於是她藉機教育女兒飲食與健康的重要性,並約定一個星期可以帶12次蜂蜜水,但平常還是要喝白開水。現在翁慧玲的大女兒已經就讀國小四年級,早就度過了對蜂蜜水的好奇心,現在每天上學都帶白開水。


翁慧玲根據營養師的專業及個人經驗,提供家長們幾點建議:


 


不主動提供


建議家長不要買、也不要在家裡貯放飲料,讓孩子渴了就只能喝開水。就算偶爾讓孩子解解饞,也當場就喝完,不要買個半打一箱的,讓孩子打開冰箱就有。


 


不必過度焦慮


當孩子吵著非飲料不喝時,翁慧玲建議家長別因為擔心他的水份攝取不足而妥協。「一個『怕』字,家長會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她提醒除非孩子出現脫水的現象(活動力不好、皮膚乾燥、嘴唇乾裂等),否則家長不必太焦慮,況且用飲料代替白開水不見得對健康比較好。


 


家長的立場堅定且一致


 


覺得是對的事,就要堅持立場,而且所有家長必須溝通好,千萬不要發生「跟媽媽要不到,跟爸爸要就有」的「漏洞」。


 


翁慧玲的大女兒有陣子一直吵著要喝奶茶、咖啡,但是不論是跟媽媽或爸爸要求得到的答案都一樣,她就漸漸調整自己的行為,不再吵了。


翁慧玲提醒家長「要耐得住吵」,因為孩子的「拗」是一時的,養成好習慣可以受用一輩子。而且她也發現,孩子在拗的時候,設法轉移他的注意力,也許就忘了。


就像有一次她去接女兒下課,女兒說想吃炸雞,翁慧玲答應如果路上遇到賣炸雞的就停下來買。結果回到家女兒才想到「炸雞呢?」「因為路上沒有遇到,所以就沒買啊!」女兒也只好接受了。


 


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


 


翁慧玲提醒家長在拒絕孩子的同時,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否則孩子可能會認為「不是不能喝,是你不讓我喝」。


 


有時候一味地拒絕,也許會得到反效果,遇到這種情況翁慧玲會跟女兒們約好「一個星期有一天可以帶蜂蜜水」、或「每個星期六可以吃炸雞」,幫孩子解饞,也滿足她們的好奇心。


但是一定要幫孩子建立「偶爾喝飲料可以,但平常要喝沒有味道的水才是正常」的觀念及習慣。


 


身教重於言教


 


自己喝著可樂卻要孩子多喝水,沒有說服力,孩子也會覺得不公平。


「其實孩子沒有那麼難教,你平常給他什麼,他就是什麼,」翁慧玲提醒家長,平常除了教導孩子健康的飲食觀念外,自己也要過得健康。


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的,他看到爸媽口渴了就倒杯水來喝,自然就學著喝水;如果他看到爸媽經常到冰箱找飲料喝,就算當面不敢,背地裡也可能偷偷暢飲。


 


化被動為主動


 


想辦法讓孩子喝水,但要給得自然,不要刻意,因為有些孩子看透大人的用意,會故意唱反調。翁慧玲營養師提供幾個方法:


1.在孩子活動的地方準備一瓶水,觀察他喝了多少,如果喝得太少,再提醒他但不要強迫。


2.非正餐的時間,當孩子渴了或餓了向你要東西吃時,請他們先喝水再說。


3.經常在孩子的面前喝水,用行為來教育他們多喝水是生活中很自然且必要的事。


 


妙方引誘多喝水


 


可以在開水中加入檸檬片、蘋果切片,讓水看起來很漂亮,而且有淡淡的水果味,增加孩子喝水的樂趣。 (其實現在大人也是有一大堆不喝白開水,我們倒是建議您在所有的白開水中滴一、二滴新鮮的現壓的檸檬汁,在能量醫學上檸檬的波動值也不錯,可運用此法來多喝開水----健康管理師)


翁慧玲營養師強調,父母的觀念及身教很重要,她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教育正確的飲食習慣,「你給他什麼環境,他就會照著走。」


 


【康健雜誌101期】 贏家小孩在我家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永和國中學生猝死感冒引起神經性休克,問題是誰的疏忽?



 


永和國中學生猝死感冒引起神經性休克


 


更新日期:2007/04/10 14:06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縣十日電)永和國中蕭姓三年級男學生昨晚在學校晚自習,下課時被發現倒臥在樓梯間,經老師發現並緊急送醫,但仍然不治身亡,經法醫相驗證實死因是感冒引起神經性休克致死。


 


據了解,永和國中晚自習課程,在七時五十分到八時的課間休息時間結束後,蕭姓同學並未返回教室,導師在清點後四處尋找,最後發現蕭姓同學倒臥在樓梯轉角的一處平台,鼻子仍流著血,老師發現後緊急叫救護車把蕭姓同學送往三軍總醫院急救,經急救仍不治死亡。


 


永和國中校長侯全利表示,由於蕭姓同學是資優生,但身體虛弱且常流鼻血,醫院急救無效後對家長表示,由於死者全身沒有外傷,內臟也沒有受損情形,初步排除墜樓可能,研判可能是疾病突發致死,經上午法醫相驗證實死因是感冒引起神經性休克致死。960410


 



現代的學生IQ都不錯,事實上現在的孩子體魄實在不如從前的我們,而一些原本是成年人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癌症等年齡層也往下降,只讀好書,卻無健康的身體,在未來的競爭社會裏,是很難跟人一爭上下!


 


所以我們希望有機會能幫學生們作一個「學生健康狀態自我評估表」,分析、整理後對學生提出『健康促進計劃』,希望能幫助學生有一健壯的身體。


 


相關資訊您可參考我們部落格內的文章:誰來幫助我們的孩子?看看我們的孩子有沒有這種問題?以及健康管理師可以為您提供什麼服務?讓您知道健康管理師是如何協助您恢復健康!(免費的啦!)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血壓降低,憂鬱上身?



血壓降低,憂鬱上身?


 


下面是醫生的話,您一定要聽,只不過都是講如何控制,那一種藥加那一種藥要小心,不然會引起另外一堆問題;就是沒說有無可能讓高血壓狀況恢復正常?


其實大家都知道高血壓不是天生的是後天飲食習慣的問題造成的,為何不檢討一下有高血壓症狀人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運用合適的健康促進計劃,均衡營養、適當運動,加上正確的生活習慣,應該有機會恢復正常的,當然也不必去煩惱什麼藥加什麼藥會產生什麼副作用!


請參考一下部落格文章:誰來幫助我們的孩子?,看看小朋友如果經年累月這種飲食習慣會不會產生慢性病?--健康管理師


 


 


高血壓藥物有很多種,每一種藥物都有不同的作用原理,也會有不同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雖不至於致命,但卻可能有對患者造成生活或身體上的不適。


 


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高達10%,正式邁入老年社會,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調查指出,台灣65歲以上的高血壓盛行率高達57%,每2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問題;但國人高血壓控制情況並不理想,男性高血壓控制率只有21%,女性則為29%。另外,在服藥控制方面,整體控制率也只有4成左右。為什麼要治療高血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翁國昌指出,高血壓起初幾乎是沒有症狀,常讓人忽略它的存在,這就是可怕之處。


 


高血壓屬於慢性病,一旦被診斷為高血壓病患,病人幾乎需要每日按時服藥來控制血壓值,積極控制血壓於目標值(收縮壓小於140mmHg,且舒張壓小於90mmHg;慢性腎病變、糖尿病患者收縮壓小於130mmHg,舒張壓小於80mmHg),以預防動脈硬化,避免引發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標的器官損傷。


 


特殊體質服藥憂鬱


 


翁國昌指出,高血壓藥物有很多種,每一種藥物都有不同的作用原理,也會有不同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雖不至於致命,但卻可能對患者造成生活或身體上的不適,且患者也不能將副作用當成正常吃藥後的現象,就默默忍受不理,只要吃藥後有任何不舒服的反應,立即與醫師詳細溝通,是最正確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少數具有特殊體質的患者,在服用降血壓藥物後,反而出現憂鬱症的副作用,比如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eta-blocker),但是只有少數的患者會有這種情形。不過由於一般醫師較少注意到病患的心理變化,因此,常忽略藥物引起憂鬱症的可能性;結果愈是吃藥,憂鬱的狀況就愈嚴重,通常這種副作用發生的情況,只要更換藥物就可以改善。


 


不過也有另一種情況,即患者的高血壓本來就是因憂鬱症所引起,此時若患者未被診斷也沒有妥善治療憂鬱症,未治本(憂鬱症)卻先治標(高血壓),憂鬱症日益嚴重的結果,就連血壓也持續偏高。此外,過去醫界亦有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若合併有憂鬱症傾向,其接受治療及服藥的意願也會因此降低,同時忘記服藥的頻率也會提高,影響高血壓控制。


 


慢性病患用藥謹慎


 


高血壓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上,用藥的選擇相當多,值得提醒的是,若患者同時罹患其他慢性病,如痛風、氣喘、腎臟病,或其他呼吸道疾病者,就要更特別注意合併用藥的安全。


 


一般而言,若高血壓病患合併痛風,就不宜服用利尿劑,因為利尿劑容易使尿酸濃度升高,加重痛風病情;高劑量利尿劑也容易引起胰島素抗阻現象,使血糖升高,導致糖尿病,或加重糖尿病病情,利尿劑會使血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增高


 


又如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容易引起支氣管收縮,高血壓合併氣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就不適合使用。此種藥物特性也會干擾交感神經功能,減少胰島素分泌,降低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容易使血糖升高。與利尿劑一樣,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也容易使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升高,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糖尿病及高血脂病人服用此類藥物就得特別注意。


按時服藥追蹤血壓


 


因此,翁國昌建議所有高血壓患者,就醫 時應向 醫師完整交代自己的病史,並備妥藥袋就醫,以便醫師臨床上的正確判斷及給藥。其實降血壓就像調體質,需長時間才會有效,長期吃藥並不用擔心會造成「習慣」、「依賴」和「抗藥性」等問題;但門診中常有患者因擔心副作用,或是認為血壓值已降低,就自行停藥,其實不規律服藥反而易造成血壓起起伏伏,及更多潛在的危險。


 


最後翁國昌還是要提醒,治療高血壓,不是按時服藥就夠了,還要常常追蹤血壓變化,以及調整適當的劑量,才能維持正常的血壓。且服藥後有任何不適都 應該向 醫師反應,由醫師來判斷是否為藥物引起的副作用,或是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接受正確的藥物治療,規律服藥,不自行減藥或停藥,才是與高血壓和平共處的聰明之道。


 


高血壓常見症狀


 


高血壓常見的症狀包括頭暈、頭痛、頸部痠痛等。若不妥善控制與治療,其可能的併發症常擴及身體其他器官,包含腦中風、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腎臟衰竭、周邊血管硬化或栓塞,及眼睛的視網膜出血等。


 


憂鬱症VS.高血壓


 


翁國昌認為,高血壓與憂鬱症的關係密切,因此建議若同時合併有高血壓及憂鬱症,一定要請醫師詳細檢查病因。除非高血壓的病情過於嚴重,並可能造成器官立即的損傷;否則若是因為憂鬱症所引起的高血壓,則應優先以治療憂鬱症為主,高血壓的狀況通常也將因此得以控制。


 


正確用藥5須知


 


1.認識藥物名稱 (如:脈優NORVASC


2.了解服用方式(如:11次)


3.知道可能的副作用(如:咳嗽、下肢水腫)


4.如果發生副作用時,應如何處理?


5.若同時服用其它藥物是否不安全或會互相干擾?


 


這些問題都要仔細請教診療的醫師,並謹記在心。



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細胞溝通,過敏問題大說明--景美國中96年健康講座(4/8)



 


細胞溝通,過敏問題大說明--景美國中96年健康講座(4/8)


 


台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家長會與學校在963月至5月的每週四,舉辦一系列的家長健康講座,提供最新的保健資訊給大家作參考。除了希望家長們能多多關心孩子的健康,以期有一正確的健康資訊,來幫助孩子作預防保健,盡量不要生病,別忘了『預防重於治療』;也特別開放給社會人士自由參加!


 


412健康講座原為邀請中央研究院楊維邦博士來主講,但楊博士當天尚未回國不便前來演講,我們改邀請楊陳海妮生化博士來演講「細胞溝通,過敏問題大說明」,是針對景美國中學生健康調查後發現最多學生有的疾病,敬請大家踴躍來聽講,關心小朋友及您的健康!


 


楊陳海妮女士是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QUT)生化博士、MBA,專長領域在:分子生物、細胞免疫,醣質營養生化,蛋白質體儀器分析,現任國立陽明大學蛋白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任長庚大學醫學院醣類及免疫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


 


本次演講特別注重在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問題上,因為在現代社會中這方面情況的非常嚴重,我們學校學生也近10%有氣喘方面問題,這些問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有沒有什麼方式來解決?請來聽聽生化博士的說明!


 


主題:細胞溝通,過敏問題大說明


主講人:楊陳海妮 生化博士


時間:96412() 19:00~21:00


地點:景美國中會議室,台北市景中街27  捷運新店線景美站2號出口


聯絡人:景美國中輔導主任洪主任或袁組長 8935-3130602輔導室


 


台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家長會 會長吳世楠


健康管理師可以為您提供什麼服務?

 


健康管理師可以為您提供什麼服務?


 


世界衛生组織(WHO)將健康概念定為不單單是没有疾病或身體虚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满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心、靈都健康,可是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有一些狀況,如便秘,易腹瀉、肩頸僵硬、胃疼胸悶、心悸、耳過重、過輕、頭昏、頭痛、無力感等等,但是去看醫生有時反而檢查不出來什麼病,通常叫您回家休息、休息。


 


等您『習慣或適應』這些症狀後,以為這種狀況就是【正常】,日積月累只要生活習慣沒改變,您的狀況將會越來越明顯,此時醫生才會靠儀器檢查出有明顯徵兆,如三高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時也還算在亞健康狀況),醫生最多也只是開藥來『控制』狀況,但是大家都知道:西藥有副作用,吃太多,吃太久會


 


症狀在長期忍受「有症狀」,卻以為沒關係時,一旦形成疾病(慢性病),那您的問題就麻煩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中風等) 、腫瘤(癌症)等等都會找上門,那時會是自己痛苦,家人也受累,經濟上的負擔更不必說了!此時大多數的人都會說:「怎麼會是我?那麼倒楣?」,要後悔也來不及,只能長嘆:「早知道,我就」,千金難買早知道唉!


 


下圖即是疾病與健康的過程,變化過程為「健康」→「自己感覺有徵兆」→「醫生檢查症狀」→「形成疾病」→「醫生治療」慢性病其實是一種『生活習慣病』,只要找出不合適的生活習慣及改善飲食習慣,上述的狀況都是可逆轉的;重點只有一點:是我想要的!如此您一定作的到的!


 



 


「預防重於治療!」是大家都會說的,但是如何預防,範圍又太大了,大到不知道如何去預防,所以我們建議用「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來瞭解您現在身體的狀況,針對現在異常狀況反推回去找尋可能產生此種狀況的原因,提出健康促進計劃,配合追蹤管理的方式來確實關懷您的健康,以期恢復真正的身心健康。


 


健康管理師的服務則是在自己感覺身體有異狀時,即透過問卷調查,溝通,整理分析後再提供健康促進計劃,提供正確的飲食資訊,改善不正確的生活習慣,以期在有症狀階段時即能改善,避免形成疾病再來治療;在疾病狀況時,我們也希望透過健康促進改善計劃來使疾病狀況不要在惡化


 


下圖為健康管理師的服務流程:健康意識→健康評估→健康促進→健康管理→健康追蹤,再周而復始的來隨時注意自己的健康。


 



 



健康管理師的服務範圍:




  • 健康觀念的宣導


  • 健康評估


  • 健康諮詢


  • 健康促進計劃


  • 健康記錄、追蹤、管理


 

需要「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來作自我檢查的朋友請來信索取,


E-mail: mannalife100@yahoo.com.tw   


 


因為人力,成本的因素,我們已經暫停免費提供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現在有一家「健康促進股份有限公司」有收費式『健康評估』服務,提供個人專屬的【健康促進計劃】,幫助大家達成 不生病的人生。


該公司服務專線(02)2365-2728


 


 


2007年4月7日 星期六

誰來幫助我們的孩子?

 


誰來幫助我們的孩子?


 


這是96年一所國中的學生特殊疾病的調查統計表,有近10%的學生有氣喘的問題,而將近16%的學生有疾病上的問題,尚不包括體重過重,高血壓、高血脂之類的統計。


 



 



這些才13~16歲的小朋友從小就有這些問題,身體不好,那書怎會讀的好?而這些問題我們相信屬天生的疾病是極少數,大部份的問題都是後天的;人自己出娘胎後就變成一獨立的個體,一切的生理活動都靠著您的呼吸,喝的水及食物來維持正常運作;空氣是大環境問題,您只可能盡量去避開不好的空氣品質場所,喝的水可以用合適的過濾器也可以免去大部份的顧慮,唯有日常的飲食習慣才是真正影響我們身體的主因


 


再看看這些孩子的一周三餐內容,這是隨便找幾張他們所填的內容給大家作參考!問題是誰來關心、注意這些孩子的飲食習慣;我們常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但是給他們吃最好的,喝他們最喜歡的,這樣他們的身體真的健康嗎?有能力,體力來應付這未來隨時在巨烈變化的世界嗎?


 


有空請家長們寫一下您的寶貝這一周,一個月的飲食習慣到底如何!常吃「垃圾食物」,日積月累一定會出現問題!或者他們現在已處於亞健康狀況(可參考部落格文章:您真的健康嗎?),請多發點時間在孩子身上,多多關心他們的飲食正確與否!


 


給您一點建議:飲食基本策略:四低一高,低糖、低鹽、低脂肪、低蛋白、高纖維;


捨三白,白米、白糖、白麵;


少喝牛奶,少吃油炸食物。您可知道一杯中可樂含12顆方糖,一包大炸薯條含4.5匙油!


 


或許您的小朋友有『亞健康』症兆,而您忽略或不知道,請多多關心小朋友的身體狀況!


 


我們提供「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可讓您自我檢查小朋友及您的身體現狀,是否真正健康還是已在『亞健康狀況』!


 


有任何需要服務的地方,請與我們聯絡!E-mail: mannalife100@yahoo.com.tw  


 



每天早餐都是三明治,不知到含什麼東西,應注意不要吃到太便宜的起司,否則反式脂肪酸可會令人遺憾終身;每天都是肉類會不會太多了!


 



每天都是肉類,會不會養成小朋友成為肉類主義者?


 



一天2~3餐都是肉類,您想一想,如果每天大魚大肉,連吃個10年,會不會出問題?


 



這位小朋友可能家長太忙,每天晚餐都是便利商店便當,您覺得營養均衡問題有人去關心嗎?如果您長期偏食,結果會如何?


 



早餐只喝牛奶,甚至於不吃,還要吃泡麵當宵夜,您家小朋友如果也是這樣,您說會不會以後發生什麼生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