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4日 星期日

速食時代我們仍然要健康!



 


速食時代我們仍然要健康!


 


速食食品與健康的關係,一直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是近幾年來,速食店越來越紅火,麥當勞、肯德基和比薩餅店在中國開了無數家分店。小孩子越吃越上癮,大人也覺得既快又方便。


  雖然洋速食一方面滿足了人們對不同口味食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潛在的健康上的危害。


 


  洋速食難消化


  速食食品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不容易消化,加上孩子消化系統功能不健全,無法吸收消化,而且速食食品低纖維、低維生素,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分解,造成大量殘留物,導致大便不通。


  兒童常吃易患哮喘


  科學家對沙烏地阿拉伯兒童的飲食習慣和哮喘發病率進行了研究。他們將100名哮喘患兒與200名普通兒童相比較,結果發現,蔬菜、牛奶、維生素E 和礦物質攝入不足的孩子,哮喘發病率特別高。如果不考慮家庭經濟情況和父母吸煙等其他因素,蔬菜和維生素E攝入少的孩子,發病率比其他孩子要高出2-3 倍。


  造成大量肥胖患者


  如果人們平時一味追求高熱量的速食食品,不注意保持合理的飲食結構和必要的體育鍛煉,會造成肥胖,從而那將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中青年人吃速食易患營養不良症


  維生素缺乏症多見於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快、工作高度緊張的中青年人。他們當中許多人,早餐匆匆抓個饅頭或兩根油條了事;中餐則不是康師傅速食麵便是麥當勞速食,其中熱量、脂肪勉強能夠滿足人體需要,但蛋白質和蔬菜水果則相對不足,尤其是後者幾乎缺乏。


如此下去極易引起維生素缺乏症,使機體內許多酶的代謝活性下降,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因為蔬菜、水果是人體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Pβ-胡蘿蔔素的主要來源,在人體維生素A攝入不足時,其中β-胡蘿蔔素還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而現代速食食品中,最為缺少和貧乏的就是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實,我國傳統的以穀物、蔬菜為主的高纖維、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膳食結構是較為適合人體代謝需要的,在此基礎上稍補充優質蛋白質即可。西方國家那種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的膳食結構,已被證明是對人體有害的。


  所以,如果不是加班加點,不是時間特別緊張,最好還是遠離速食食品,更不能一日三餐以速食麵、麵包之類充饑了事,因為長此下去,遲早會疾病纏身的。


飯後8件事最謀殺健康



飯後8件事最謀殺健康


大家都知道飲食不健康可能會引發可怕的病症, 但往往忽略飯後的一些小習慣,殊不知,這些不起眼的生活陋習,很有可能成為你健康的致命“殺手”……


兇手1. 飯後吃水果


很多人都喜歡飯後吃點水果,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食物進入胃以後,需要經過12小時的消化,如果飯後立即吃水果,就會被先前吃進的食物阻擋,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消化。時間長了,就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


兇手2. 飯後飲濃茶


飯後喝茶, 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另外,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飯後喝茶,就會使胃中沒來得及消化的蛋白質同鞣酸結合在一起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澱物,影響蛋白質的吸收。茶葉還會妨礙鐵元素的吸收,長期如此甚至能夠引發缺鐵性貧血。


兇手3. 飯後吸煙


飯後吸煙的危害比平時大10倍!這是由於進食後的消化道血液迴圈增多, 致使煙中有害成分大量吸收,損害肝臟、大腦及心臟血管,引起這些方面的疾病。


兇手4. 飯後洗澡


民間有句俗話叫“飽洗澡餓剃頭”, 這也是一種不正確的生活習慣。飯後洗澡,體表血流量就會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便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引起消化不良。


兇手5. 飯後放鬆褲帶


很多人吃飯過量後感覺撐得慌, 常常放鬆皮帶扣,這樣雖然肚子舒服了,但是會造成腹腔內壓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長此以往,就會患上真的胃下垂。


兇手6. 飯後散步


飯後“百步走”, 非但不能活“九十九”,還會因為運動量的增加,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尤其是老年人,心臟功能減退、血管硬化,餐後散步多會出現血壓下降等現象。


兇手7. 飯後唱卡拉OK


民間還有句俗話叫“飽吹餓唱”, 這句話是正確的。吃飽後人的胃容量增大,胃壁變薄,血流量增加,這時唱歌會使膈膜下移,腹腔壓力增大,輕則引起消化不良,重則引發胃腸不適等其他病症。


兇手8. 飯後開車


司機飯後立即開車容易發生車禍。這是因為飯後胃腸對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 造成大腦器官暫時性缺血,從而導致操作失誤。


2006年9月17日 星期日

您還記得嗎?



您還記得嗎?


剛看到這張相片,心理頓然想到小時後與父母到河邊去補魚的情形;還記得年紀小,每天過了很快樂,當然除了考試沒考好,會被「修理」以外。


還記得魚抓到魚簍裝不下,只得放在衣服內,魚在內衣與肚皮中跳動著的感覺,宛如昨天的事,還有檢起竹子與弟弟在溪邊,打打殺殺的手麻感,大太陽底下,全身泡在河裏的感覺,偶而小魚還會從腳旁游過,這一切的一切,是多美好的回憶!


朋友!您有沒有小時候最值得回憶的美好事務!讓我們也與您一起同享您美好的回憶吧!


 


2006年9月12日 星期二

四分之一啟示錄



四分之一啟示錄


這篇文章很長,確值得有耐心,專注,想成功的人慢慢閱讀;創業成功,固然好聽,可是個中甘苦談,則不為人所知,況且還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當夥計,這年頭不要隨時丟掉飯碗就不錯,要領到退休金那就得老天保佑,希望看的到,用的到;別忘了現代人命還長的很,七、八十歲還算年輕,但是只求不要在醫院插管活著就謝天謝地啦!


那怎麼辦?被說的人生無望了!你也太缺德了吧!


先聽聽我的願望:到年紀大時「有閒暇,有財富,身體健康,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何!現在開始找一群志同道合之士,關心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大家一起聊聊,找一個5年後每月收入10萬元(現在是0),活一輩子賺一輩子的事業,沒有太大風險,最大投資額第一年10(預估,分月投資,可損失控制),第二年起不需要投資,對不起,還要你投資10%的時間,因為沒有不勞而穫的收入


事業目標:關心別人的健康,別人越健康,你我越高興,越有收入,怎麼樣!有沒興趣瞭解一下這可以達到雙贏的持續性收入,有空來聊聊天吧!--蕃薯粉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80   95年9月4


作者:胡釗維、呂國禎


28年來產生的283位青創楷模,在攀上人生第一個高峰後,僅有約1/6能再上一層,成為產業龍頭;卻有逾1/4,成為遭商場淘汰的一群人。兩極際遇,訴說著這是一場:你不轉型會萎縮,轉型不成功會出局的商場殊死戰。


 


這是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拍攝的時間在二十三年前,地點在台北國軍英雄館,主角是十一位「第六屆青年創業楷模」。

照片被拍攝的那一刻,這十一位主角都是英雄。他們站在舞台上,從副總統謝東閔手中,接下相同的獎狀,並披上鮮紅色綵帶,身後則有著白色套裝的女學生高舉他們的名牌。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九日 這一刻,他們在歷史上同時崛起,享受第一次事業成功的掌聲。

從照片左邊數來,第一位是三勝製帽董事長戴勝通,曾有「帽子大王」的美譽,當時的他,頭髮梳得油亮而整齊。緊鄰在他身旁的,是金錩公司董事長何樹滋,戴著黑色粗框眼鏡,靦腆的低著頭。


左邊第三位,戴著超大的鏡框,他是西陵電子董事長吳思鍾,曾有「電話大王」之稱。而在照片中,唯一身著淺灰色西裝的得獎人是春保鎢鋼總裁廖萬隆。

然而,時間流轉,二十三年後的此刻,這四人的際遇卻迥然不同。

二十三年前,四人同台受獎 二十三年後,兩人壯大、兩人失意

八月三十一日 ,我們走進汐止的西陵電子企業總部,大門口前,一部3000c.c.的賓士大房車,醒目的停在陽光下,但仔細端詳,卻發現車頭的賓士三尖標誌不見了,車身擦撞痕跡累累。再環視此棟建築物的四周,傾倒的路燈上布滿灰塵,彷彿置身在一座沒落貴族的莊園。

這棟大樓與賓士車的主人,是西陵電子董事長吳思鍾。今年六月,大樓被銀行以三億元拍賣。這一天,是銀行要求吳思鍾搬離的最後期限,位於七樓的西陵員工正忙著打包,唯獨吳思鍾仍留在這裡,他不肯走。

鏡頭繼續轉到台北市區的保富通商大樓,搭上電梯,抵達十樓三勝製帽總部戴勝通辦公室。這間金碧輝煌的辦公室,昔日是「帽子大王」用來招待記者貴客的場所。如今,只見落寞的戴勝通,以電話遙控方式,找買主接手他位於美國亞特蘭大與德州的兩座工廠。


回想民進黨剛執政之際,戴勝通與王又曾、辜濂松等大老,隨著總統出訪各邦交國,風光十足。現在的他,身上負債超過十億元,還因為漏稅,六月份被國稅局限制出境,每個月的生活費必須靠弟弟,也是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資助。他現在最大的願望是,把債還清,洗刷兩年前跳票的不名譽紀錄。

兩個創業楷模,在二十三年後,陷入人生與事業的困境。

然而,同一個時間,湖南省常德市,一座世界級的製鞋工廠正整地準備動工,刺耳的打樁聲音,讓這個不起眼的小鎮上顯得熱鬧起來。這座工廠為順富控股與寶成集團所合資成立的新公司,第一期新廠計畫一出手就是十億元,為寶成跨足工作鞋領域的重大投資。

順富控股的老闆來自台灣,也就是二十三年前獲得青創楷模的金錩公司董事長何樹滋。何樹滋,在台灣很低調,卻在這二十三年內,茁壯成全球第一大工作鞋業者,轄下員工兩萬人,營業額成長十倍,高達一百二十億元。

場景轉到廈門。春保鎢鋼集團總裁廖萬隆,現在則有「中國鎢鋼大王」之稱,年營收超過百億元。他最近頻繁的飛德國,因為六月起,他從德國進口了超過十台、每台價格逾八千萬元的精密熔爐,靠著這批精密熔爐,春保鎢鋼今年可望從亞洲第一,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鎢鋼廠。

廖萬隆的實力,從鴻海每年開發上萬套模具所用的鎢鋼,半數以上來自春保看得出來。廖萬隆最近還經常跑往江西贛縣,他計畫進一步掌握這座占全世界七○%鎢礦量的小城鎮,繼續打造他五年內稱霸全球鎢鋼市場的夢。

從得獎那一刻算起,吳、戴、何與廖四人,分別在電話、帽子、工作鞋與鎢鋼領域,各自築起一片王國。然而,二十三年後,有人痛失江山,有人的疆土卻持續壯大。

人,在攀上第一個高峰後,要再攀高峰,或維持不墜,顯非易事。


二十八屆,二八三位青創楷模 有人變成通緝犯,更有人成了廟公

吳、戴、何與廖這四個人的故事,表面上看來,只是台灣中小企業創業史的一個片段,放大來看,這是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的縮影。

為此,《商業周刊》經濟研究室以地毯式方式,全面追蹤並研究過去二十八屆,從民國六十七年到民國九十四年,總計達二百八十三位青年創業楷模的現況。從名單中,我們看見了許多如今獨霸一方的企業家,如前宏董事長施振榮、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等人。

英雄輩出,是本刊追蹤昔日青創楷模現況所發現的第一個現象。我們以兩個條件去檢視,其一,位居產業龍頭。《商業周刊》對龍頭企業的定義是:若身處製造業,必須居於所屬領域的全球前三大;若是服務業,則須是國內該領域的第一名企業。


這定義相當嚴格,但調查仍發現,有四十七位成為龍頭企業(編按:有十一位目前已喪失龍頭地位),達一七%的楷模攀上高峰。等於每六個青創楷模,就有一個在往後能成為佼佼者;第二個檢查條件是上市櫃,調查發現,有一百零二家後來完成上市櫃,占整體三六%,也就是每三位就有一位後來成為上市櫃公司老闆。

調查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竟有多達七十四位,如今公司倒閉、跳票、重整,有的甚至因此遭青創總會除名。這群台灣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竟高達二六.一%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被商場淘汰。換另一個詞彙形容,這是「致命的四分之一」。

七十四位中,有三十四家楷模的公司在經濟部商業司的公司登記上填上「廢止/撤銷」,發生跳票的有十四位,公司重整的有兩位。


上述還未列計,因涉及不法而遭檢察官起訴或判刑的二十五名企業家,或者經營權易主。所以,變成通緝犯潛逃國外的有之、變成廟公不理世事的有之、到美國當寓公的也有之,際遇變化非常大。


楷模,怎麼了?根據《國語辭典》解釋,指的是模範、榜樣,其行為足以他人效法與學習。然而,統計數字的背後,揭露一篇篇商場興衰史、一齣齣商場諷刺劇。多數的楷模,不再是楷模,甚或成為階下囚。

調查還進行幾項統計,可看到榮耀與衰敗的週期:二百八十三位青創楷模的得獎平均年齡是三十九歲、他們平均在公司成立第十.九年獲獎。把調查母體縮小為發生財務危機的族群,研究發現,他們的公司從成立到出事的平均年數為十九.四年,平均在獲獎後的十一.一年出事。

根據經濟部最新發表的《二○○五年中小企業白皮書》指出, 過去十年,台灣每年平均有約八萬二千家中小企業倒閉,約占整體將近七%,平均每年新成立的家數則約十萬家;台灣中小企業總體的平均經營年數為十三年。


相對於這份白皮書,台灣中小企業的平均存活時間僅十三年來看,創業菁英雖然能活得較長。不過,與基業長青的距離仍十分遙遠。

換言之,青創楷模後來的發展,出現三種軌跡:其一,持續成功者,這是極少數;第二種則是,得獎後不進則退者(但因資料取得、比較基準問題,本文不做討論);第三種則是,得獎後爆發財務危機者,此一比例高達四分之一,本文將針對此一類型進行探討。

昔日英雄難敵劣勢 轉型失敗 、大頭病為兩大主因

當聽到歷屆青創楷模中,竟然每四個就有一位後來發生財務危機時,前財政部長顏慶章的第一個反應是震驚與意外,他直呼不可思議,在仔細看了名單後,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全浮上了他的腦海,都是當年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顏慶章語重心長的道出,「都是擴充太快和大頭病害死了他們。」

青創楷模尚且如此,更何況更多數未能得獎的中小企業主。台大EMBA副教授黃崇興指出,一個產業的生命週期約二十年,就會面臨市場萎縮,或有勞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國家興起等大環境改變因素,這期間內,沒能轉型或升級者,將隨著產業走入夕陽而陸續出局。但是轉型難度很高,做不到的創業家,極可能在尋求轉型的五年內即陣亡。


這是一場:你不轉型會萎縮,你轉型不成功會出局的商場殊死戰。

黃崇興提到的產業二十年光景,呼應了上述統計,出事的青創楷模其企業生命平均過不了二十年。他們都屬於,轉型不成功後出局的類型。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指出,企業的生命週期就像季節循環的春、夏、秋、冬一樣。春天是新創期,夏天是成長期,秋天是轉型期,冬天是釋放期,也是衰退期。許多企業過不了秋天,就走向衰敗。


他觀察發現,青創楷模的得獎之際往往是初夏,因此得獎後仍能享有一段美好時光,然而,當大環境出現改變時,秋天來臨,此時未能轉型者,就得進入衰退期。

一群傑出的創業楷模看見了落葉,意識到秋天即將到來,且選擇的轉型之路似也無誤,為何多數楷模仍難敵大環境的衝擊?

顏慶章談到的大頭病,是一大關鍵。

葉垂景過度轉投資,招致大虧 林純精追逐社會地位,捲入法律糾紛

擁有第一次成功後,掌聲接踵而至,不少青創楷模就迷失於個人的英雄主義中,認為自己什麼都行,因此積極進行轉投資。經濟部次長施顏祥表示,往往,這個念頭就是企業開始衰敗的起點。


施顏祥說了一個笑話,某軍法官出身空軍機校,曾經修過飛機,有一天,另一個軍法官的電風扇壞了,就問他「你會修螺旋槳,那會不會修電風扇?」令這位機師軍法官哭笑不得。

當選第十八屆青創楷模的錸德科技執行長葉垂景,得獎後的隔年公司上市、第四年成為全球龍頭。上市才三年,市值已從十九億元擴增到一千三百億元。隔年,被美國《富比世》(Forbes)雜誌評為「全球三百家值得投資的小而美企業」之一。故事進行到此,完全符合青創楷模的第一部曲模式。

來自全球的榮耀,讓當時才四十二歲的葉垂景,信口開出五張大支票:在二○○五年時,錸德將訓練出一百位總經理、經營績效台灣前十大、員工都有自己的房子、成為光碟片規格制定者、以及集團營收一千億元。


他因此積極轉投資事業,從網路、光通訊到顯示器事業無所不包,總計達一百五十家公司,對比台灣第一大創投普訊,毫不遜色。過度亂投資的代價是,這六年錸德轉投資累計虧損達六十億元,導致錸德股價從最高點時的三百五十五元,如乘坐雲霄飛車般跌落到只剩下不到十元。


創業家都有野心,然而,一旦能力與野心失衡,就是翻車之際。

另一種大頭病,是陷入追逐社會地位的大頭病。第十一屆青創楷模逸園食品董事長林純精就是一例。他以一介農家之子、四百元創業起家,快速成功讓林純精累積了知名度,卻也迷失了。


他開始積極爭取社會團體領袖,並且扛著民進黨主席游錫表弟名號,毛遂自薦陪同總統到中南美洲參訪。不只如此,他還涉入政治,爭取國民黨的省議員提名失利。

後來,他與前台北市議員陳政忠介入高雄企銀經營權爭奪,未經董事會同意即砸下龐大資金買進高企股票,後來以虧損一億多元收場。此事因此引發林純精被控侵占公司三億四千多萬元,被台灣高等法院判刑一年兩個月。

長期研究創業議題的黃崇興指出,「創業成功,與經營事業成功,是兩碼子事!」青創楷模的受獎對象,是創業成功者,他們因著冒險進取的精神,又比別人早一步看到市場商機,乘勢而起。

創業成功,只是生意人格局 要締造二次成功,須升級為企業家

然而,這種形式的成功,只停留在商人的階段。「他們,還只是在做買賣(trading),逐水草而居,沒有核心能耐」。

黃崇興分析,做買賣,與經營一家企業,截然不同。要稱得上企業,必須有「文化」與「管理制度」。所謂的文化,包括組織願景、核心目標等;而管理制度則包括有效的內控、人員培訓與輪調機制等。


黃崇興說,當初的青創楷模,唯有從生意人層次升級為企業家層次,才能創造第二次成功。他進一步比喻兩者的差別,
「創業成功,相對容易,因為他設定的目標很簡單,就只是要追到女朋友、結婚、生子而已。但生完小孩後,後面的苦日子才要開始,要經營一個圓滿的家庭,所需要的能力與心態,都跟第一個階段不同」


創業家必須改變心態,並長出新的能力,才能順利轉型。

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溫肇東也表示,創業家要轉型為企業家,過去的人治管理就必須轉變為制度管理,而前提是創業家必須懂得網羅人才,並授權。


但台灣中小企業的組成核心多半為血親與姻親關係,外來人才在組織中不易獲得信任。即使肯向外延攬,創業家若無法提供發展的遠景,也無法留住優秀的人才。

人才,成了中小企業無法創造第二次成功的天險。黃崇興說,「在台灣有小格局,誰不會?但要走出台灣,闖出大局面,就不是那麼回事」。


從實際案例與學術研究都顯示,創業家能否在締造第一次成功後(甚至更早),逐步形塑公司文化、建立管理制度,並廣納外部人才,是第二次成功的關鍵指標。若沒有在此階段紮馬步,那麼乘勢而起,因勢而落,將是宿命。

事實上,第六屆青創楷模的十一人中,除了戴勝通、吳思鍾兩人出現財務危機外,更有三位因公司經營不善慘遭除名,將近一半的淘汰比例,讓人觸目驚心。再往前看一屆,第五屆青創楷模的十二人中,更只剩三位還能繼續力撐不敗。


再三個月,第二十九屆青創楷模又將出爐。然而要如何逃過「致命的四分之一」宿命?這張二十三年前的老照片,已經勝過千言萬語。

如同一句俗諺所說:「失敗比成功更有魅力」,人們唯有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才是締造第二次成功的基石。


 


2006年9月10日 星期日

別忘了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風景



別忘了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風景


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


 


近幾年來,我失去幾個職場上認識的朋友,


他們以相同的節奏離開,


根本來不及道別,我甚至連他們離去當時


到底痛不痛苦都無從揣測,也幫不上忙。


 


一個是營業單位的新鮮人,退伍後第一份工作,鏖戰數月,


好不容易業績稍有起色,卻在某個盛夏早晨上班途中的紅綠燈前方,


趴在駕駛座上停止心跳呼吸,那時,他還不滿二十五歲。


 


另一個在日本商社工作,經常出差應酬加班,


總是自豪身體壯得像條牛,沒想到卻在幾個禮拜前猝死。


那個晚上看起來毫無異狀,他照舊因為加班錯過晚餐,


照舊跟幾個同事吃宵夜,喝了一些冰啤酒,


進了家門之後,在妻子面前倒下,


送醫已經回天乏術,三十幾歲的人生,劃上休止符。


 


另一個是熟識經年的老同事,皮膚黝黑,蓄著小平頭,


樂觀愛笑,工作拚命,態度謙和,原是公司倚重的中堅幹部,


卻讓突如其來的癌症打亂所有生命計畫,


走的時候,還不到四十歲。


 


我經常回想跟他們相處的過往,即便只是幾個卷宗之間的傳遞,


幾次會議的共同出席,幾場聚餐的閒聊,或幾回辦公室走道的擦身而過,


我們或許不曾深入交談,


卻都熟知對方的脾氣個性,知道彼此能夠容忍的底限,


所謂職場交情該當如此吧!


 


他們從自己的人生中瞬間抽離,也從職場同儕的集體記憶裡消失,


我或許略知他們在工作上面臨的壓力與瓶頸,


卻不曾體恤他們身體的脆弱,工作霸佔了他們得以喘息的時數,


他們經常憂慮業績無法達成,新產品沒辦法順利上市,


或是趕不及提案給老闆,他們在家庭與職場之間、


人生與事業當中失去身體的主控權,即便公司給了他們優渥的待遇、


高額的團體保險、昂貴的健康檢查補助,


卻還是彌補不了生命倉促煞車的遺憾。


 


企業總是不斷強調績效,工作狂主管也總是大方打亂員工的生理時鐘,


許多上班族的人生因此失去平衡,讓原本只應該


share三分之一時數的職場鐘點,殘酷侵蝕了另外


三分之二得以休閒與睡眠的美麗時光。


 


一個冗長的會議可以從陽光燦爛折磨到滿天星斗;


一場緊張的年度檢討必須搭配80元排骨便當下肚;


七天的年休計畫被迫切割成零碎片段,


好應付始料未及的突發狀況,包括修車、帶小孩打預防針、


或是短暫返鄉探望父母,甚至只在家裡呼呼大睡


治癒一整年的時差,哪裡也沒去。


 


老闆或許每天關心工作進度,卻不曾問過員工有沒有長期便秘的煩惱;


稽核可能按月追蹤交際費用,卻沒興趣知道員工的膽固醇有多高;


同事之間也許計較誰的升遷快、誰的薪水高,


卻沒想過誰的快樂多、誰的睡眠品質好。


 


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將工時長短與貢獻度忠誠度綁在一起,


樂意加班心甘情願留在公司待命的人,經常獲得褒獎讚美,


而準時下班抗拒超時工作的人,則被嫌棄。


 


嚴苛定義中,不乏欣慰的暖流。早就聽說一個出版社總編輯


堅決反對員工加班,一到下班時間就急著趕人,


他希望工作伙伴可以擁有足夠的睡眠與休閒,


離開辦公室就把工作鎖在抽屜裡,一走出辦公大樓就


走進自己另外三分之二的人生。


另一家企業老闆更妙,索性把每週放假前的午後也大方送給員工,


鼓吹同事去喝下午茶、泡個不擁擠的露天溫泉、


或者來一趟精油芳香療程。


 


我喜歡這種人性關懷取向的溫暖體貼,而非咄咄逼人的淘空式冷漠,


當然,我也敬佩這些準時要求員工下班的老闆,


他們所營造的健康快樂上班概念,


是這個講究高倍速競爭的職場生態中,最迷人的荒漠甘泉。


 


許多企業或許記得定期保養大小事務機器,


為它們更換耗材檢測線路添加潤滑劑,


卻疏於打理員工的身心狀況,或急於測試員工的容忍極限,


期待在薪水額度之內獲得超值對價;而員工同樣高估自己的能量,


總以為吞幾顆胃藥就能撐過身體苦痛,總以為每天睡三小時不成問題,


或者多喝幾杯黑咖啡就能增加幾個小時的續航能力,甚至,


仗著年輕、仗著體力好,就放肆熬夜、應酬、緊張、多疑,


或看著自己的臉色變得蠟黃蒼白,以為多敷幾次臉,


多吞幾顆維他命,應該就OK了吧!


 


職場電腦化之後,上班族經常把自己也當成不當機的CPU


即便體內的肝、膽、胃、腸、腎、心臟、血管、淋巴、內分泌、


自律神經、脊椎或視網膜,已經悄悄舉牌抗議了,


而一徑在職場上逞強的人啊,不要自以為是無敵鐵金剛,


身心的bug早就呼天搶地了。


 


被遺忘的職場生理時鐘,以及更多被忽略的員工健康警訊,


在屢屢被誇大歌頌的幾波職場生態革命中,


在網路改變了無時差的全球化競爭之後,


人類的生理機能並不具備24小時運轉的本事,


朝九晚五原該是最符合養生的工時概念,


所有企業體,甚至所有工作者,


是該逐步修正超時賣命的工作哲學,


回歸健康工作的職場概念囉!


 


下班了,勇敢收拾公事包準時離開吧!


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風景,


在玻璃帷幕大樓之外的天空跟你招手呢!




這篇文章幾乎就是自己的寫照,在有15萬名員工的世界級日本大型科技公司工作了15年,那種職場壓力與競爭你可想像而知,常有早上六點半開會,晚上十一點與經銷商討論完後,吃火鍋當晚餐與宵夜的狀況。


當時也不知道人生是在作什麼,當然說的好聽一點,「15萬名員工的世界級日本大型科技公司」是一套超人裝,讓你走在馬路上都有風,名片遞出去都還有點優越感,但是脫下超人裝後,自己是什麼卻還不知道?也常想人家尊重的是你這個位置的人,還是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你?


如今離開那個有超人裝護身,引起重視的亮麗抬頭名片的工作,找到讓自己活的健康,活的快樂的方式,天天跟一些理念相同的朋友在一起談健康,雖然收入沒有以前那麼豐富,可是確可以有機會達到年紀大時是「有閒暇,有財富,身體健康,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境界,鼓勵大家多吸收健康新資訊,先讓自己健康,家人健康,再推廣到讓親朋好友也健康,何樂而不為!


最近加入梅襄陽醫師的「防癌長鏈124志工服務團」,在讀書會中了解並學習到非常多的健康資訊,如「雙口齊下,百病不生」,我們要吃的進去拉的出來,否則食物在肚子中腐敗,身體怎會不出問題呢?也使用「梅氏管」來排除宿便,拍痧,經絡大法的排毒方式,有機會學習脊椎矯正術來自我保健脊椎(多少人的腰酸背痛是因脊椎飲起而不知,在拼命吃藥?)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補充最新的保健知識,才會有『觀念轉個彎,生命無限寬』的理念推出,希望我們多瞭解一些自己的身體,預防重於治療,不要生病再去找醫生,朋友們!您們認為如何!--蕃薯粉



2006年9月9日 星期六

雨啊,請你到非洲

雨啊,請你到非洲


 


天下雜誌即將於9月底出版《雨啊,請你到非洲》,這本書的作者是有著「韓國的奧黛莉赫本」美稱的韓國當代名女星金惠子。


 


金惠子已擔任韓國世界展望會代言人達11年之久,並每年走訪落後國家,探訪包括烏干達、衣索比亞、盧安達、波士尼亞、阿富汗、印度等數十國。


 


透過她的雙眼,忠實呈現了不良風俗與內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這是一篇感人的真實紀錄,請您動動滑鼠,分享這些資訊給其他的朋友,讓這些孩子感受到更多關懷,也多一些得到幸福的機會。






























2006年9月4日 星期一

雲淡了...心甜了...風也醉了....



這是朋友寄來的一篇文章,看了非常感人;當今世上能達此境界還有多少人?可是在這裡換個角度想,如果太太不生病,兩個人快樂過日子,一起雲遊四海,那才是人間幸福的最高境界吧?


除了天生遺傳的疾病外,其他都是後天的環保影響與飲食習慣的問題,其實都可以預防的,平日多吸收最新保健知識,多多保養自己的身體,健康快樂,千萬不要生病,除了自己痛苦外,也連累家人,那又是何苦呢!


 


雲淡了...心甜了...風也醉了......


 


初見婁牧雲,很難相信他已經77歲。
動作俐落、思路清晰,活力不輸年輕人。

雖出生於動盪的時代,經過戰爭洗禮,
臉龐卻不見衰頹蕭瑟之氣,反而散發堅毅爽朗。
只有談起照顧已逝愛妻生前種種時,眼角仍有隱隱淚光。

許多太太願意照顧生病的先生,
但願意陪伴妻子病榻前的丈夫卻少之又少。

婁牧雲卻不覺得自己應該被頒匾額,他只是遵守他的約定,

如紀念妻子的詩句:
「愛,是什麼?
無怨無悔實踐我的諾言,
陪妳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恬靜地長眠!」

我 和 太太結婚已經四十幾年了,
那時我是台大的學生,
我太太唸國防醫學院,玩在一起。

算起來認識了50年,感情很深厚。

80
年春天,有 一天她早上起床突然右眼就失明了,
榮總的眼科醫生說是微血管阻塞,
開類固醇給她吃,但沒什麼用。

我太太的同學說不能再吃,就改服血管擴張劑,沒有開刀。

後來她開始不能走路, 我以為是肌肉無力,
到神經科醫生檢查以後,說是帕金森症,
看了二、三個醫生都這麼說,
我就拚命找治療帕金森症的報導。

88
年看報紙上說有一種新療法 ,
但那個醫生檢查之後卻說不是帕金森症,
而是腦中幹萎縮。
從這裡我得到一個教訓,就是不要太相信醫生,要多找幾個,
如果我早點知道正確的病情,雖然治不好,卻可以延長生命。

後來她的肺功能出問題,變成急性肺炎,
被安排到仁愛醫院的癌症病房,吊了兩天點滴,
急診和病房的護理站人員都沒通知主治醫師。
結果惡化到昏迷兩次,送到加護病房住了21天。

等她出院,我花了五十幾萬買了全套的病房設備,在家裡照顧她。
那時她已經沒有行動能力,而且尿失禁,
我去台大聽課,又看了很多書,但還是沒辦法,只能包尿布。

2
3天要替她灌腸一次,戴橡膠手套把大便挖出來。
雖然有請一個佣人,但我不敢要她做,怕太用力會把肛門弄破。

抱病人上下床、大小便都有一套方法,
包尿布也要注意,4小時換一次,還要洗乾淨,不然會尿道感染。
翻身、拍背都要注意,她到去世都沒有褥瘡,皮膚好好的。
她同學來看都說不像是病人。

服侍一個病人真的很辛苦,最後那段日子我一天只睡3小時,
因為如果一口痰沒抽到她就會走的。

照顧病人最重要的是想辦法讓她舒服。
比如像抽痰管有軟的和硬的兩種,
硬的抽得快,可是會痛,我寧願用軟的慢慢抽。

鼻胃管也是,橡膠做的到胃裡遇到高熱融化,一動病人會痛,兩三天就要換一次。
矽膠的耐熱 ,可以一個月換一次,但是要自己買,一條九十幾塊。

氣墊床我是買英國貨,台灣是橡膠做的,不透氣,很容易長褥瘡。
醫生都說我的設備比頭等病房還好,照顧得也很好,
我現在對很多病知道的比醫生還多。

懂得怎麼護理很重要,我去上課、看書,還買了藥典。
每種藥拿回來我都會查它的作用、副作用,看好份量才敢餵她。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磨藥粉,
灌食的時候,藥粉要磨得很細,不能有顆粒,這件事我自己做才放心。

我太太沒辦法行動以後,媳婦曾說要我把她送到安養院,比較輕鬆。
我罵了她一頓,說爸爸在的時候不可以。

我太太雖然生這個病,頭腦還是很清楚,
如果送到老人院她會覺得被拋棄,
在家裡有我陪她,心理上很安全。

照顧她是做丈夫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當做苦差事就不行,一個小時也做不下去。
要有愛心和耐心,盡力讓她高興。

以前她拿東西給我吃 ,現在換我餵她吃,
當成是樂趣,說說笑笑,
病人心情好,對身體也有幫助。

最後六、七個月雖然壓力很大 ,
但我的個性比較豁達,知道總會過去,
該來的要面對現實。
說不傷心是假的 ,但如果光流淚,事情誰來做。

我自己學科學,太太常說我別的不會,最會寫企劃書,
照顧她也是,別人覺得我很忙,其實我都按部就班在做。

去年我太太彌留,送到醫院時生命跡象已經很微弱,
醫生打了 6 針強心針,還要電擊,
但是電擊心臟壞了 也只能再活一個星期,
我就跟醫生說,
不要讓她受罪,讓她安靜地走,她整個人看起來很安詳。

她生前我們就決定,兩人死了以後要海葬,既環保又省得子孫麻煩。
最近我才去大陸替她還願回來,把她的骨灰灑在海上,
我已經量好了那裡的經度、緯度和水深,
將來我死了也灑在同樣的地方。

太太沒生病的時候家裡我最懶,連條手帕也不洗,
等她病了我什麼都做,
她同學說以前看我是大老爺,現在全都包了。

她跟同學說對不起我,
我就說 ,夫妻沒有哪個對不起哪個,我生病你也會照顧我,
這是我們許下的諾言,要陪你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我覺得照顧者心裡要平坦,接受事實,不要很煩,
一煩就會照顧得很痛苦。
雖然因為照顧她我不再出遠門,但老朋友還是有聯絡,
太太同學會我用輪椅帶她去參加,讓她高興。

要照顧別人自己身體要好,
我是從四十幾歲開始保養,生活規律、不菸不酒,
飲食均衡,每天早上都在家運動。

我家這條巷子就有幾個照顧者,我把學到的告訴他們。
對面有個五十幾歲的女兒照顧父母,
她媽媽的褥瘡就是我治好的,
我告訴她要怎麼做,買什麼藥來塗,也幫她申請補助。

很多東西像按摩器 、病床、抽痰器,我都拿去送人了。

現在我沒事就去陽明山泡泡溫泉,唱唱卡拉OK
我想太太也不願意我愁眉苦臉。
我對小孩說,
自己只求活的時候高高興興,死的時候舒舒服服,
其他什麼都不要。


雲淡了...心甜了...風也醉了......


 


提供一些科技新知,您可參考「醣質營養素的成功故事見證 」,找找您所知的的疾病的一些見證,看看他們的故事,說不定可以幫助一些人。

如何克服亞健康的困擾?



如何克服亞健康的困擾?


大部份人(約佔80%)都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在亞健康(即介於健康與疾病中似病非病)的族群中,通常是可以籍由補充營養品與改變生活方式來克服、改善。


建議平常口服補充麻省理工學院聲稱「即將改變未來世界的科技之一」的新界定營養-「醣質營養素」來促進細胞間的溝通。最近發現人體還須要所謂的醣質營養素,以維持細胞的溝通之用,但因飲食中,只能攝取到葡萄糖與半乳糖這兩種,其它六種(木醣、岩藻醣、甘露醣、N-乙醯半乳醣氨、N-乙醯葡萄醣氨、唾液酸)須靠身體的轉化,然而轉化過程須要很多微量元素、維生素、酵素及大量的能量參與才得以完成。


但是近五十年以來,因環境的因素、土壤的被破壞、作物的提早採收,以及食物的過於精緻、加工、烹調等種種因素,使得我們很難從日常飲食中吸收到足夠的營養素以供體內轉化之須,例如根據一份日本食品標準成份表顯示:菠菜中的維生素 c 含量已逐年下降,(自1950年代的每100g中含150mg1963年的100mg1982年的63mg到了1994年每100g則僅剩13mg。)也就是說如果在1950年代我們吃一份的菠菜,足夠供給身體維生素c的話,到了1994年代則必須要吃超過10份以上的菠菜,才能夠滿足須求,否則將可能造成維生素 c 的不足。其它營養素也同樣有下降趨勢,因此必須仰賴增加攝食量(根據最近許多資料報導,要足夠吸收到維持身體的健康所須的營養素,每天須要食用九~十一種蔬果。)。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每天蔬果579。


此外又加上生活壓力大造成的自由基,使得轉化往往沒法順利達成,一旦醣質營養素有所欠缺,將會因為細胞溝通受到障礙而使免疫力下降、體質變差而使得百分之八十的現代人,變成為亞健康族群一員的重要原因,或許你我平常身體之所以微恙的問題,也正因為這樣的因素所引起的,因此不妨平常補充醣質營養素,來改善細胞間的溝通。最近世界各科學期刊論文,指出細胞間能否順利溝通,將與許多的病症息息相關,當補充了醣質營養素而使細胞間溝通改善時,不僅身體平常運作的效率提高了,而且,更幫助體質的強化而提高對所有疾病的防禦與自癒的能力。


醣質營養素是自維生素被發現的五十年來,在營養科學領域的另一項重大發現醣質營養素具有三大特殊功能:1.催化幹細胞再生2.細胞溝通的語言3.體內營養素的指揮官。


 


轉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