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7日 星期四

最後悔的事

























你在幹什麼?



 Handyman  


你在幹什麼?


最近在提供資訊給大家後,開始與一些朋友聊天,問問他們的近況如何?倒是有人問我,看了我所提供的資料後,覺得不錯,反問我:你到底在作什麼?


想想是我沒說明白,反而讓人搞不清楚,應該跟大家說說才是:原先在NEC服務了快十五年,最後是思索如果作到退休後,或許可以領個3,5百萬的退休金,但是  以現在的社會環境,利率等因素,要活的好、活的很快樂,好像有點困難,加上讀了「窮爸爸,富爸爸」一書後,覺得應趁還有體力去闖天下,所以離開NEC來找尋自己的未來!


這段其間一直在與朋友從事於高爾夫事業,主要業務是高爾夫球場的經營管理服務及人工果嶺,網站http://www.golf100.com 有空大家可以去看看;現在還派遣總經理級人員在越南排名第一的越南國際高爾夫球場提供管理及顧問服務。


去年母親身體不太好,曾去醫院作各種檢查,包括腹部超音波等,都說沒什麼問題;但是10月底的一場「肝硬化導致食道靜脈曲張」,大量吐血而在24小時內輸血18袋的生死關頭後,雖然神奇式的快速康復(詳見我的服務日誌服務的開始),卻有感於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加上接觸生物科技的新知識,分析未來的趨勢,決定投入健康事業,希望藉由提供各種新資訊,來提昇大家的生活品質,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走,而合適的保健產品可以使人的生活品質更好--我絕對不要在人生的最後20年都躺在病床上,而以身上插管在維持生命!也不希望親朋好友變成這樣子!


現在則是希望藉由收集,整理出合適的養生保健相關資訊,提供給各位親朋好友作參考,提醒大家平時要注意飲食習慣,多多傾聽自己身體如何跟您說它的健康狀況,有異常徵兆時即要特別注意,不要等到演變成疾病時再來看醫生。


最近與一群夥伴一起在作資訊分享(有醫生也有護理師,營養師等),準備有「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表」讓大家自己來填寫自我評估一下自己的身體現況如何?可以的話,將請現有團隊的醫療人員給大家一些專業方面的建議,畢竟『預防重於治療』。


 


同時也將舉辦免費的相關專題演講及健康檢查,希望給大家多一些的選擇!這一切都是希望我的好朋友們,您們再拼事業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別望了!有健康的身體才有美好的人生!


有任何健康上的問題或需求,請與我聯絡,將盡可能提供相關資訊。謝謝您給我服務的機會!








2006年4月20日 星期四

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


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


現在還合乎時宜嗎?


1989年,美國農業局所制定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並非以達到最適當的健康狀況為考量,而是以預防營養缺乏的最低營養量做為制定標準。


此外,「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是以一些過時而老舊的研究發現做為制定標準,其中一些研究甚至已被淘汰。也因此「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無法涵蓋所有營養素預防營養性疾病所應有的最低標準。近幾年來,很多科學驗證的數據顯示,許多食物的營養價值都有令人注意的戲劇性變化。過去有很多人依賴「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做為主要的食物資訊來源,但現在檢查所有食物營養成分的方法都已過時了。


進一步的研究,除了食物之外必須包含了環境、生理及心理壓力等因素,因為這些原因都可能降低血液中或細胞中營養素的濃度。因此「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應對照這些因素進行修正並且廣泛地加以討論。


美國《健康與生活》雜誌向mannatech醫學教育總監Dr. Steve Nugent請教有關新的食物金字塔。在這裡他提出了一些供腦力激盪的觀點及意見,並且談到他理想中的食物金字塔


QDr. Nugent,請問您對美國農業局新公布的食物金字塔有何看法?


A:整體來說,我感到有些失望。


新的食物金字塔只比原先舊有的版本進步一點點而已。當新版本裡進一步強調新鮮蔬果在飲食中的重要性時,穀類食物的建議量仍然明顯過多。我特別擔心美國農業局建議每日的主食有一半可攝取自精緻穀類食物。這些白色食物(white food)對人們來說,完全不夠天然更應極力避免。


Q:就您的想法而言,您覺得新的食物金字塔為何會和舊有版本如此相似?


A:雖然有許多支持「低升糖指數飲食」的數據,美國農業局卻仍依循低脂低熱量的原則做為健康飲食指標。另外,我相信這種影響是來自於有力的企業團體,而且在修正後的食物金字塔中,可察覺其中可能有些許政治意圖;我在這裡還看到的另一個動機是為了確保全世界的人口都能得到溫飽。


我們生存的地球可能無法再提供足夠且具營養的食物給每一個人,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基礎食物。整體而言它們幾乎不被視為是對健康有益的,或是如同蔬菜、水果或肉類一般具有營養價值,但它們可以填飽肚子。


所以有些食物金字塔的建構者或許會解釋說:「既然全世界這麼依賴穀類食物做為溫飽的來源,那就讓我們把焦點放在基礎飲食可以為您帶來什麼好處!」


Q:您提倡「低升糖指數飲食」已有多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低升糖指數飲食」是否廣泛地獲得接受?


A:是的,最近,「低升糖指數飲食」幾乎已預言將成為美國未來的飲食趨勢。那是我非常希望看到的一個趨勢。事實上,「低升糖指數飲食」已經引起了大眾的興趣。


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低升糖指數飲食」已獲得醫學界的接受,特別在糖尿病方面。在法國及澳洲,「低升糖指數飲食」的觀念被大力推薦;而在加拿大,政府單位更投入大量經費研究食物的升糖指數。




 


Q:「低升糖指數飲食」食物金字塔的型態如何?


A在「低升糖指數飲食」食物金字塔的最底層必須有大量蔬果建構起一個健康的基礎飲食。再上一層是乳製品、肉製品及新鮮魚類。注意要限制脂肪的含量及一些大型魚類,例如鮭魚及鮪魚,因為牠們通常含有大量毒素及高濃度的汞。


在北美洲,〝Ω-3〞的缺乏已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問題,所以由底層往上的第三層應該是一些含有必須脂肪酸的營養油脂。植物油包括了橄欖油、琉璃苣油、亞麻仁油、黑醋栗種子油及花生油,都是最好的油脂(當然,除非你對花生過敏)。〝乾淨〞的魚油—在製造過程中排除了多氯聯苯、戴奧辛以及如:汞之類的重金屬,也是非常良好的選擇。菜籽油則因仍有太多爭議性,所以不在此做建議。


在食物金字塔的頂端當然就是穀類食物。注意:不論是精緻穀物或是一般的精緻糖都不包含在內。此外,健康的生活型態還必須將規律的運動、其他的生理活動及正確的營養補助品包含在其中。原因是健康的飲食是為了生存,但只靠飲食無法令你生活得更好。


良好的健康不應該被視為某種特別的、獨立於日常生活外的偶發事件。維繫健康是來自於逐步落實並持續保持良好的習慣。



營養師專欄


Q1:


營養師您好!


朋友告訴我「醣質營養素」這個成分是人體維持健康的重要關鍵,可否請您說明何謂「醣質營養素」?


A:


提到醣質,常讓人聯想到容易發胖的碳水化合物!傳統營養學,醣類的主要功能是供給身體活動所需的熱量,但在1996年後,一切都改觀了!美國《Hapers Biochemistry》這本知名的生化教科書清楚記載著:「在自然界200多種單醣中,有8種常見存在於醣蛋白的長鏈結構上」。


醣蛋白是細胞上的訊息接收器,不論發出或接受都依靠細胞上的醣蛋白,才能正確接受及傳導訊息。合成正確的醣蛋白是人體與生俱來的天賦無需教導,若飲食中無法供應足夠而正確的原料或是生理代謝系統有所缺失,可能導致錯誤的醣蛋白合成,使細胞間無法正確溝通訊息。人體細胞有不同的功能及需求,但吸收營養、排除廢物、辨認敵我及彼此調節是細胞四大基本功能,如果沒有醣蛋白來傳遞正確訊息,可能使人體發生問題。


醣蛋白的組成需要蛋白質及醣質營養素,現代人大魚大肉,除非身體有特殊疾病,否則蛋白質不易缺乏;反觀人體所需8種必須醣類—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乙醯葡萄糖胺、乙醯半乳糖胺、乙醯神經胺酸中,一般飲食僅包含葡萄糖、半乳糖2種。


8種醣質是人體健康的甜蜜密碼,協助醣蛋白的合成無誤、細胞訊息溝通正常。想像身體沒有負擔的感覺,這就是醣質營養素。


Q2:


「醣質營養素」可以藉由食物或是人體自行製造來補充嗎?


A:


人體所需的8種醣質營養素原本在自然界就存在,但因為現代飲食過度精緻化,使得現代人攝取的飲食種類大幅縮減,僅限於某幾種的食物來源,因而使人體無法藉由飲食攝取充足的醣質營養素。而人體內雖亦具備將不同醣質能的互相轉換系統,但在轉換時需要輔脢、時間及能量,對於人體的需求往往緩不濟急。簡而言之,基於三大理由:


1.飲食中營養素的缺乏


2.儲存及烹調過程的流失


3.無法確保體內醣質轉換系統可正常運作


所以,建議現代人藉由營養補助食品補足8種人體必須的醣質營養素。




概談 醣質營養素




讓生活變得更〝甜美〞


概談 醣質營養素


Mannatech的願景是提供「全球健康最佳選擇」 (Better Solutions to Global Health®)。為了推動這個願景,我們公司的首要推動力以及我們一貫領導著的領域 就是「醣質營養素」的發展與行銷。「醣」是源於希臘字的「糖」或「甜」,而「醣質營養素」,是含有天然植物性糖份—醣質營養素—的飲食補給品。藉由發展提供這些糖類的產品,我們採用營養性的方式,來幫助維持正常的身體結構及功能,繼而獲得持久的健康。


1996年以來,我們提供以醣質營養素為基礎的產品 Ambrotose®多醣複方營養素已獲得專利。(迄今在世界各地已註冊了19項專利)不論是以怎樣的形式Ambrotose®多醣複方營養素是專為人體內細小分子間的傳達而設計的。由於它是一種醣類營養補助品,Ambrotose®多醣複方營養素有助於您保持最高的健康水平,包括身體的器官及其他系統。


「醣」知識的基本認知


為了幫助您了解有關醣質營養素產品及它們對健康的意義,我們將以一些建議做為開始:不要被普遍地有看似相同意思、及經常被替換使用的四個名詞給困擾了 醣質營養素、糖、醣類、及碳水化合物。無論你遇到或較喜歡哪個名詞,對適當的細胞間傳達及健康的起始點 細胞水平的最佳健康而言,Ambrotose®多醣複方營養素能夠提供我們每一個人的需要。


對您的整體健康而言,在細胞水平提供健康支援方面,醣質營養素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


l適當的細胞間相互傳達等於功能


l適當的功能等於健康


有關人體如何處理醣類的相關知識,仍有許多尚待發現。然而,科學研究人員已經獲悉,食用含有醣類的生鮮、未加工的植物性食物,有益於正常的細胞功能,並且與健康的很多方面有直接的關係,並有助於細胞間的傳達。


缺乏醣類,人體內訊息無法傳達


此外,研究也告訴我們,大多數人的醣類攝取量不足。正如真實的數據顯示,我們的身體已經變得越來越缺乏維他命及礦物質,大多數人正缺少一些醣類。儘管數據顯示美國人攝取過多的食用糖 (蔗糖) 及高果糖玉米糖漿,但是對於最佳健康狀態之所需,我們離攝取足夠量的植物性醣類卻還很遙遠。


在我們身體的必須營養中,必須的醣類是位列高位的。每一個人體器官的每個系統裡的每個細胞都需要它們。


舉個例子:


若要解釋細胞間的相互傳達過程,通常會用我們組合字母的幾種簡單模式來說明。我們把這些字母組合成幾乎無限變化的文字,然後,我們會把這些文字再組成句子,以便傳達訊息。


在形成表達細胞「語言」的字母、文字、及句子的模式過程中, 醣類是必須的。每一個字(或醣化形式) 傳達屬於它自己的訊息,而事實上,我們身體的細胞,都被這些醣化形式包覆著。


食用醣質營養素的三大理由


藉由最有效的方式傳達,我們的細胞可以在最佳的狀態下發揮功能,並幫助我們維持最高的健康水平。而研究數據也顯示,至少有三個額外的理由,支持為什麼我們想要用醣質營養素來補充我們的飲食:


人體的設計是,當我們攝取祖先們食用的各種食物時,身體會發揮最佳的功能。我們的獵人祖先們食用的營養食物,比我們現在大多數人所吃的多很多。


40%-80%他們的食物是植物性的,包括,各種根類、豆類、種子、果仁、槐莖、水果、花、及食用樹脂。他們的日常飲食,包括約100公克多醣類纖維。然而,以一般而言,現在我們的攝取量,比這量少了14%


現今生產的蔬果其營養含量比過去明顯低得多


雖然,我們應該努力至少食用每日建議的水果及蔬菜量,但是它們的營養含量,已經不像30年以前那樣豐富。營養含量的減少可以歸因於土壤不肥沃、污染增加、更多化學殺蟲劑及肥料以及過早收割,這樣會在產品達到天然營養高峰的含量之前,就把它帶入消費市場了。


烹調及加工會減少食物的營養含量


新鮮的、未加工的水果及蔬菜是最營養的,這就是為什麼每日飲食中一定要有足量的蔬果。然而,很多水果及蔬菜的營養素都是水溶性的,當食物被切細、沖洗、或烹煮時,這些營養素都會流失掉。這就是為什麼盡可能食用接近天然狀態的水果及蔬菜是最明智的食用方式。


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之後就很容易明白,為什麼醣質營養素經常被稱為是營養與健康所需之間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Mannatech具有與生俱來的使命


Mannatech是世界上最先認識飲食裡天然食用醣類其重要性的公司之一,並且以容易食用且經濟實惠的營養補助品方式,將這些醣類供應市場。此外,Mannatech是首家為醣質營養素研究申請國際專利的公司。


現今,Mannatech仍然是迅速擴大醣體學 (glycomics) 行業裡的先鋒。(醣體學是有關醣類它們如何起作用的整體知識)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的醣體學研究,都是專注於合成的、非食用糖的結構。


然而,Mannatech對醣體學的未來願景,包括研發協助人體保持最佳健康狀態的天然營養補助品。這些含有Ambrotose®專利成分的產品,能夠提供天然模式的醣類,有助於維持身體細小分子間的相互溝通與防禦。


Mannatech計劃要保持它在醣體學行業裡,永遠的先鋒與領航員地位。我們將繼續為成為「全球健康最佳選擇」(Better Solutions to Global Health®)而努力。


 


1 Ramberg, Jane, and McAnalley, Bill,“醣類補給品是必須的嗎? (Is Saccharide upplementation Necessary?)www.glycoscience.org.


2 Ramberg, Jane, and McAnalley, Bill, “從農場到廚房:食品的營養流失評論 (From the Farm to the Kitchen Table: A Review of the Nutrient Losses in Foods)www.glycoscience.org.


3 Souci, S. W., Fachmann, W., Kraut, H., 食品成份及營養表版 (Food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 Tables Edition) Boca Raton , Fla. : CRC Press, 2000.



醣類營養素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聯






 


醣類營養素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聯


Doris Lefkowitz, PhD


前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炎症,目前已知從飲食中攝取醣質能夠減緩炎症狀態 (Vol 1, No.s 13 and 17 of GlycoScience and Nutrition "醣類科學和營養")。若是證實醣質能夠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則這些天然而安全的醣就成為對抗這種頑疾的方法之一了。


全世界數百萬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單美國就有12% 的人口為患者,男女比例為1:31(826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期為40 歲以後。70 多歲以後,至少有5% 的人罹病,其每位病患的相關花費高達每年30000美元。2 這種疾病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使簡單的事情變得異常困難,連扣上襯衫鈕扣或是拿起一杯咖啡,都會引起相當的疼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起始病徵主要表現為關節炎症,有隱疾無法察覺以及病徵突然發作的可能性。當疾病持續進行,受影響的關節會增加。然而,關節疼痛僅是冰山一角,之後可能會有系統性的病發,進而影響到肺臟、脾臟,以及血管系統等。1,2 (832 )


75% 以上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帶有類風濕因子1。類風濕因子通常為免疫球蛋白IgM ,但也可能是IgA 或是IgG 。類風濕因子為自身性抗體,能夠與人體本身IgG 分子上的Fc片段結合(A)1(827)



然而,單獨帶有類風濕因子並不能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劃上等號,儘管如此,在疾病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發現有多型核細胞(包括嗜中性白血球)存在於有炎症的關節處。這些細胞與巨噬細胞以及其它的免疫細胞相同,其細胞滲透液會促使細胞素、自由基與酶的釋放,這些物質都會破壞關節(B)2,3


 



 


細胞素(細胞之間的傳遞訊號)原本由存在於關節中的巨噬細胞分泌,為多數關節疾病的主因。2,4 所有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反應有關的細胞素,腫瘤壞死因子被認為是主要禍首。4 此細胞素會引起 "細胞素級聯",是臨床發病必要關鍵(C)4-6 此外,嗜中性白血球也會經由分泌酶與產生自由基,參與關節的破壞。2 上述兩者皆為形成類風濕性關節炎受損組織特徵之因。7


 



 


起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起因仍有爭議。科學家已研究了病毒(EB 病毒)8、細菌(如鏈球菌)2,或是異常的T淋巴球所扮演的角色。2-9 目前已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細胞素分泌異常,因而造成發炎狀態。2 其中某些細胞素主要由T淋巴球組成;然而,多數細胞素都是由巨噬細胞所組成。2,8,10


醣類與類風濕因子


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主要的疑問,就是:為什麼人類會產生抗體去對抗自己本身的抗體?科學家曾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分泌抗體細胞(血漿細胞)會分泌異常的IgG11 醣型是各種不同型的帶醣分子,在這個例子裡,一個抗體會表現出不同的醣。以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說,IgG的醣型表現低於正常的半乳糖量。11,12 抗體所表現的半乳糖越少,疾病就越加嚴重。11,12 相對的,半乳糖的減少狀況在疾病回復時會逆轉。13 學者曾建議若是可以用攝取半乳糖而彌補此單醣的缺乏,或許病情能夠因而改善。14 研究結果也顯示,健康人血球細胞會利用飲食中所攝取的單醣,14 也因而推論攝取醣質會影響細胞微環境與細胞本身


此外,若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IgG 分子上缺乏半乳糖,則會暴露盡端的N-乙醯葡萄糖胺。這物質能夠與血液中的甘露糖結合蛋白進行結合。以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說,甘露糖結合蛋白能夠經由N-乙醯葡萄糖胺與IgG 分子結合,而活化血液中促炎症蛋白質級聯的形成。11,12,15


另一種單醣不常從飲食中取得,稱為岩藻糖,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岩藻糖量有顯著的缺乏。此外,較嚴重的患者其體內的岩藻糖比病情較輕微的人更加少16


我們時常經由飲食,在體內製造出一個讓許多疾病容易發展的環境,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現代美式飲食嚴重缺乏數種細胞所需的單醣。飲食中的醣體對細胞是有直接用途,這顯示營養在預防或治療疾病上的重要性。此外,還可以推論醣質為細胞遷移型態、疾病進程與寄主防禦的樞紐。


細胞滲流的過程: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每一期都可以在關節中發現嗜中性白血球(B)。起初,在一個炎症部置,血管內皮會顯示細胞黏著分子,與嗜中性白血球上其它細胞黏著分子的醣部分結合。經過數次內皮細胞及嗜中性白血球的交互作用之後,嗜中性白血球會於相鄰內皮細胞之間脫離血管,而遷移至關節處(D)18,19 其餘的白血球,包括單核白血球(不成熟的巨噬細胞)以及淋巴球,必須依靠內皮細胞表面專一的醣來決定由何處離開血液(D)2,19 因此,醣是細胞之間重要的溝通訊號,監督免疫細胞離開血液的管道。


 



 


嗜中性脊髓過氧化酶 (一種醣蛋白)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所扮演的角色(E)


 



 


本實驗室的研究結果指出,若是脊髓過氧化酶與巨噬細胞結合,則此細胞將會分泌大量的促發炎細胞素,包括腫瘤壞死因子,最後會在該區域吸引更多的嗜中性白血球,20,21 產生更多的脊髓過氧化酶與巨噬細胞結合。因此形成迴圈,使得發炎現象不會中斷,只因嗜中性白血球與巨噬細胞的交互作用。此溝通訊號即為脊髓過氧化酶的甘露糖。已有科學家發現阻擋巨噬細胞甘露糖受體的可能方法,在實驗中用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20,21 如果強迫大鼠攝食甘露聚醣,或注射甘露聚醣於其關節中,則可以預防關節炎20,21 這些研究都再次證實醣質的免疫調節功效


治療


類風濕性疾病有很多種,類風濕性關節炎僅是其中之一。科學家表示甘露糖會抑制嗜中性白血球的代謝,並且防止它產生自由基22 。而N-乙醯葡萄糖胺也能夠抑制嗜中性白血球自由基的產生。23 此外,N-乙醯半乳糖胺與N-乙醯葡萄糖胺則會抑制嗜中性彈力酶的釋放。在另一篇研究中顯示,醣蛋白會抑制細胞黏著,防止嗜中性白血球的滲透24


另一種關節炎稱為骨關節炎,涉及衰退程度多,而炎症狀況則低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口服葡萄糖胺、軟骨素,或兩者並用會有良好的效果。有報導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口服膠原蛋白的結果不一,此說法經由患者食用素食的實驗中得到。25,26 一般而言,消炎藥常被用來治療這種疾病。然而,由研究腫瘤壞死因子作用的阻擋物質中得知此對策有利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27 。近來,又發現阻擋巨噬細胞的甘露糖受體能夠治療大鼠的關節炎。20,21


摘要而言,本文明確顯示醣質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有益療法的密切關聯。從日常飲食中補充醣質營養素是預防與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其簡單且經濟的方式。



這些資料對大部份朋友而言,或許太深了一點;可是我不厭其煩的把它轉載出來,並註明原作者的參考資料來源出處,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瞭解糖質營養素的原理及可以對我們人體提供那些輔助性的幫助有一明確的認知。有機會也可以放心使用它,必需再強調「醣質營養素並沒有療效,而是補充所需的醣營養物,讓自己身體去自我治療。



REFRENCE LIST


1. Hellmann DB, Stone JH. Arthritis and Musculoskelatal Disorders. In Tierney, L.M., McPhee SJ, Papadakis MA (eds): Current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ew York , McGraw-Hill; 2000:807-859.


2. Winchester R.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Frank M, Austen K, Claman H, Unanue E (eds): Samter’s Immunologic Diseases. New York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5:699-744.


3. Lipsky PE.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Fauci AS , Braunwald E, Isselbacher KJ, et al (eds): Harrison ’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New York , McGraw-Hill; 1998:1880-1888.


4. Brennan FM, Maini RN, Feldmann M. TNF alpha--a pivotal rol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Br J Rheumatol 1992;31:293-298.


5. Otterness I, van de Loo F, Bliven M. Cytokines and Models of Arthritis. In Mechanisms and Mode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cademic Press Ltd.; 1995:485-505.


6. Feldmann M, Brennan FM, Maini RN.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clinic: Evaluation of cytokin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highlights TNF-alpha as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The Immunologist 1994;2:172-176.


7. Moulton PJ. Inflammatory joint disease: the role of cytokines, cyclooxygenases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r J Biomed Sci 1996;53:317-324.


8. Sewell KL, Trentham D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Lancet. 1993;341:283-286.


9. Gay S, Gay RE, Koopman WJ.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joint destruc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two cellular mechanisms explain joint destruction? Ann Rheum Dis 1993;52 Suppl 1:S39-S47


10. Burmester GR, Stuhlmüller B, Keyszer G, Kinne RW. Mononuclear phagocytes and rheumatoid synovitis. Mastermind or workhorse in 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 1997;40:5-18.


11. Malhotra R, Wormald MR, Rudd PM, Fischer PB, Dwek RA, Sim RB. Glycosylation changes of IgG associated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an activate complement via the mannose-binding protein. Nat.Med. 1995;1:237-243.


12. Dwek RA, Lellouch AC, Wormald MR. Glycobiology: the function of sugar in the IgG molecule. J.Anat. 1995;187:279-292.


13. Flogel M, Lauc G, Gornik I, Macek B. Fucosylation and galactosylation of IgG heavy chains differ between acute and remission phases of juvenile chronic arthritis. Clin Chem Lab Med 1998;36:99-102.


14. McAnalley B, Vennum E. The potential significance of dietary sugars in m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a review. Proc Fisher Inst Med Res 1997;1:6-10.


15. Sato R, Matsushita M, Miyata M, Sato Y, Kasukawa R, Fujita T. Substances reactive with mannose-binding protein (MBP)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Fukushima J Med Sci 1997;43:99-111.


16. Kamel M, Serafi T. Fucose concentrations in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Exp.Rheumatol. 1995;13:243-246.


17. Gibson JB , Berry GT, Palmieri MJ, Reynolds RA, Mazur AT, Segal S. Sugar nucleotide concentrations in red blood cells of patients on protein- and lactose-limited diets: effect of galactose supplementation. Am.J.Clin.Nutr. 1996;63:704-708.


18. Janeway CA, Travers P, Walport M, Capra JD, Travers P. Immuno Biology: The Immune System in Health and Disease. 4th ed. New York : Garland Publishing; 1999.


19. Kuby J. Immunology. 3rd ed. New York : W.H. Freeman and Company; 1997.


20. Gelderman MP, Stuart R, Vigerust D, et al. Perpetuation of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experimental arthritis: the role of macrophage activation by neutrophilic myeloperoxidase. Mediators.Inflamm. 1998;7:381-389.


21. Lefkowitz DL, Gelderman MP, Fuhrmann SR, et al. Neutrophilic myeloperoxidase-macrophage interactions perpetuate chronic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experimental arthritis. Clin Immunol 1999;91:145-155.


22. Rest RF, Farrell CF, Naids FL. Mannose inhibits the human neutrophil oxidative burst. J Leukoc.Biol 1988;43:158-164.


23. Kamel M, Hanafi M, Bassiouni M. Inhibition of elastase enzyme release from human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by N-acetyl-galactosamine and N-acetyl-glucosamine. Clin Exp Rheumatol 1991;9:17-21.


24. Jorgensen HG, Elliott MA, Priest R, Smith KD. Modulation of sialyl Lewis X dependent binding to E-selectin by glycoforms of alpha-1-acid glycoprotein expressed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Biomed.Chromatogr 1998;12:343-349.


25. Haugen M, Fraser D, F#rre #. Diet therapy for the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1999;38:1039-1044.


26. Trentham DE, Dynesius Trentham RA, Orav EJ, et al. Effects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ype II collagen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see comments]. Science 1993;261:1727-1730.


27. Moreland LW. Inhibitor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J Rheumatol 1999;26 Suppl 57:7-15.



 

醣質營養素與癌症的關聯



醣質營養素與癌症的關聯


Stanley Lefkowitz, PhD


 



癌症是現代人最恐懼的名詞之一。這個名詞囊括了焦慮、痛苦與絕望。每個人的一生中,不是直接成為患者,就是必須面對親友罹患癌症的命運。每2個男性,與每3個女性之中,就會有1個人罹患癌症每年約有120萬名美國人,全世界則有1千萬人成為癌症新病例,僅去年就有56萬名美國人死於癌症,使得癌症成為美國第2大死因。


 


科學上正致力於癌症治療的研究,經費高達數億美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果。至今有一項研究雖還未曾廣泛被接受,但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這就是利用某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植物或稱之為醣營養物來預防和治療癌症。已有數百份文獻以各種動物模式進行實驗,描述醣/碳水化合物的功效。然而,並非所有的研究都只與動物有關。最近在一個重要的營養學會議上,呼籲以營養與飲食補充品結合於標準的癌症療法,以提升預後狀況與改善生活品質。2


 


有些食物,包括蔬菜與水果,在對抗癌症上有著正面功效。許多文獻都強調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是預防癌症的第一步,至少有益於癌症患者。3-7 想要分解出特定可以有效治療癌症的化學物質相當困難。然而,某些植物類化學物質的確功效卓越,不管是使用動物癌症研究模式或是人類回顧研究模式都得到相同結果。其中一部份植物化學物質原本就是抗氧化劑。包括顧眾所周知的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維生素C與維生素E,以及一些目前被認為沒有營養價值的物質。其他研究致力於高纖維飲食及其減緩癌症的能力,包括結腸癌與乳癌。8,9 要證實抗癌功效相當困難,尚需很長一段時間投資於研究。然而,與治療相比,預防更為經濟有效。


 


醣的作用,包括簡單的醣,最近才開始進行研究。醣蛋白是一種在結構中帶有醣的蛋白質。許多組織與血液中的抗原都帶有醣體。其中許多醣被發現在罹患癌症時會有轉變。10,11 目前的科學還不足以了解這些改變對功能的影響。不過,發覺這些改變也許有益於診斷與免疫療法。其中的許多改變與黏著性,或是癌細胞沾附於其它細胞的能力,以及癌細胞的轉移有所關聯。12 這些醣蛋白可能還與腫瘤躲避寄主免疫反應的能力有關。醣蛋白的改變已經被發現於腸癌、胰臟癌、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與肺癌等。10,11


 


許多文獻報導分離與鑑定取自植物及其它來源的多醣與醣蛋白具有抗癌活性。許多具有抗癌功效的化合物分離興真菌或是其它來源。13-16 本實驗室的研究顯示表面帶有甘露糖的蛋白質能夠活化巨噬細胞,17-19 巨噬細胞是對抗癌症最主要的細胞之一。細胞表面結合甘露糖不僅能夠活化巨噬細胞,還能夠促使這些細胞分泌刺激其它免疫細胞活化的物質。舉例來說,巨噬細胞會分泌干擾素來活化自然殺手細胞,這是另一種能夠對抗癌細胞的白血球細胞。其它研究也肯定了甘露糖在調節免疫系統上的重要性。20


 


許多文獻,包括實驗與治療,都描述了這些物質在特定情況下的顯著功效。令人感興趣的實驗使用了高劑量的葡萄糖進行腹腔注射,以治療第三期的女性卵巢癌。21 乙醯甘露聚糖是一種長鏈的甘露聚糖,鄰位上隨機帶有乙醯基。許多研究描述了注射乙醯甘露聚糖的免疫調節功效,及其治療某些癌症的效果,包括小鼠的諾曼肉瘤,以及狗與貓的纖維肉瘤。23 將醣質營養素的混合物注射到罹患諾曼肉瘤的小鼠細胞內,會造成高於50%的存活率,而對照組無一倖免於死。24 一種高度分支的多醣稱為阿拉伯半乳糖,其骨架是半乳糖,支鏈則為半乳糖與阿拉伯醣,已證實為免疫活化劑,在腹腔注射後,能夠阻擋實驗中的肝臟腫瘤轉移25,26 其它的醣也有許多治療癌症的成功例子,包括靜脈注射岩藻糖以治療大鼠的乳癌27,29 其它的案例包括將D-甘露糖、D-核糖與D-葡萄糖胺添加至飲用水中,或是腹腔注射至罹患歐氏腹水癌小鼠,能夠增加存活率。30 添加菊醣與果寡糖至齧齒類動物的飲食中,會降低罹患某些癌症的機率。31,32 靜脈注射D-葡萄糖胺能夠抑制大鼠的癌細胞生長。33 在一個體外的劑量實驗中顯示,添加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或是半乳糖,可以抑制惡性細胞生長,尤以岩藻醣與甘露糖的效果最好34


 


以上的敘述僅描述了一小部分的醣質營養素“ 抗癌”效果。目前已有數百篇文獻支持這個觀點。現今已公認“防癌”成功必須配合適當的營養。我們相信假以時日,使用這類物質來對抗癌症的觀點會更加穩固,也會正式成為癌症替代療法的另一種選擇。


美國癌症學會出版了一份飲食、營養與癌症預防的指南 (19995月修訂),35 提出以下建議:


1. 盡量選擇以植物為材料的食物。


2. 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取,特別是來自動物的脂肪。


3. 多運動:達到並維持健康體重。


4. 限制酒精性飲料的攝取。


 


最後,根據我們目前對於致癌基因與腫瘤抑制基因,以及其它許多造成這些基因突變因子的了解,無法排除營養為癌症發展主要因素的說法。我們的飲食對腫瘤的免疫反應,癌症的擴散都有潛在的影響力。毫無疑問進一步的研究將會為此觀點帶來光明的前景



REFRENCE LIST


1.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nd World Cancer Fund. Food, nutrition a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1997.


2.Hyland G. MD: A pilot survey: Standard cancer therapy combined with nutraceutical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treatment responses and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Oral Presentation: Comprehensive Cancer Care II: Integrating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herapies, Sponsored by Center for Mind-Body Medicine and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rlington , Virginia , USA . 1999;(Abstract)


3.Greenwald P. Chemoprevention of cancer. Sci Am 1996;275:96-99.


4.Laviano A, Meguid MM. Nutritional issues in cancer management. Nutrition 1996;12:358-371.


5. Schatzkin A. Dietary change as a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cancer. Cancer Metastasis Rev 1997;16:377-392.


6. Martínez ME, Giovannucci E. Diet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Cancer Metastasis Rev 1997;16:357-376.


7.  La Vecchia C, Tavani A.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human cancer. Eur J Cancer Prev 1998;7:3-8.


8. Slattery ML, Sorenson AW, Mahoney AW, French TK, Kritchevsky D, Street JC. Diet and colon cancer: assessment of risk by fiber type and food source [published erratum appears in J Natl Cancer Inst 1989 Jul 5;81(13):1042]. J Natl Cancer Inst 1988;80:1474-1480.


9.Baghurst PA, Rohan TE. High-fiber diets and reduc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t J Cancer 1994;56:173-176.


10.Brockhausen I, Schutzbach J, Kuhns W. Glycoprotei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human disease. Acta Anatomica 1998;161:36-79.


11.Hakomori S. Cancer-associated glycosphingolipid antigens: their structur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Acta Anatomica 1998;161:79-90.


12.Kaltner H, Stierstorfer B. Animal lectins as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Acta Anat.( Basel ) 1998;161:162-179.


13.Borchers AT, Stern JS, Hackman RM, Keen CL, Gershwin ME. Mushrooms, tumors, and immunity. Proc Soc Exp Biol Med 1999;221:281-293.


14.Wasser SP, Weis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ubstances occurring in higher Basidiomycetes mushrooms: a modern perspective. Crit Rev Immunol 1999;;%19:65-96.


15. Ng TB.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polysaccharopeptide, PSP) from the mushroom Coriolus versicolor (Basidiomycetes: Polyporaceae). Gen.Pharmacol 1998;30:1-4.


16.Yamazaki M. Antitumor and antimicrobial glycoproteins from sea hares. Comp Biochem Physiol C. 1993;105:141-146.


17.Mone J, Lefkowitz SS. Induction of interferon synthesis and cytotoxicity by murin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exposed to glycoprotein ligands. Acta Virol 1992;36:383-391.


18.Stuart RW, Lefkowitz DL, Lincoln JA, Howard K, Gelderman MP, Lefkowitz SS. Upregulation of phagocytosis and candidicidal activity of macrophages exposed to the immunostimulant acemannan. Int J Immunopharmacol. 1997;19:75-82.


19. Lefkowitz DL, Lincoln JA, Lefkowitz SS, Bollen A, Moguilevsky N. Enhancement of macrophage-mediated bactericidal activity by macrophage-mannose receptor-ligand interaction. Immunol Cell Biol 1997;75:136-141.


20.Tizard IR, Carpenter RH, McAnalley BH, Kemp MC.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mannans and related complex carbohydrates. Mol.Biother. 1989;1:290-296.


21.Scheim DE, Lin JY. Glucose effects in an ovarian cancer protocol of exceptional activity. Med Hypotheses 1993;40:235-244.


22.Peng SY, Norman J, Curtin G, Corrier D, McDaniel HR, Busbee D. Decreased mortality of Norman murine sarcoma in mice treated with the immunomodulator, Acemannan. Mol.Biother. 1991;3:79-87.


23.Harris C, Pierce K, King G, Yates KM, Hall J, Tizard I. Efficacy of acemannan in treatment of canine and feline spontaneous neoplasms. Mol Biother. 1991;3:207-213.


24.Campbell BD, Busbee DL, McDaniel HR. Enhancement of immune function in rodents using a proprietary complex mixture of glyconutritionals. Proc.Fisher Inst Med Res 1997;1:34-37.


25.Hagmar B, Ryd W, Skomedal H. Arabinogalactan blockade of experimental metastases to liver by murine hepatoma. Invasion Metastasis 1991;11:348-355.


26.Kelly GS. Larch arabinogalactan: clinical relevance of a novel immune-enhancing polysaccharide. Altern Med Rev 1999;4:96-103.


27.Wolfe D, Roseman JM, Miller E, Seltzer MH, Rosato FE. The effect of L-fucose on rat mammary tumor growth. I. In vivo studies. J Surg.Oncol. 1971;3:73-77.


28.Rosato FE, Mullen JL, Rosato EF, Steiger E, Miller E. Continuous intravenous fucose treatment of rat mammary tumor. J Surg.Oncol. 1972;4:94-101.


29.Mullen JL, Rosato FE, Allen TR, Miller EE, Roseman J, Rosato EF. Continuous intravenous fucose therapy in rat mammary cancer. II. J.Surg.Oncol. 1973;5:61-69.


30.Gonzalez F, Amos H. Effect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sugars on Ehrlich ascites tumor growth in mice. J.Natl.Cancer Inst. 1977;58:1519-1522.


31. Taper HS, Lemort C, Roberfroid MB. Inhibition effect of dietary inulin and oligofructose on the growth of transplantable mouse tumor. Anticancer Res 1998;18:4123-4126.


32.Taper HS, Roberfroid M. Influence of inulin and oligofructose on breast cancer and tumor growth. J Nutr 1999;129:1488S-1491S.


33.Bekesi JG, Winzler RJ. Inhibitory effects of D-glucosamine on the growth of Walker 256 carcinosarcoma and on protein, RNA, and DNA synthesis. Cancer Res 1970;30:2905-2912.


34.Roseman JM, Miller E, Seltzer MH, Wolfe D, Rosato FE. The effect of L-fucose on rat mammary tumor growth. II. In vitro studies. J.Surg.Oncol. 1971;3:79-88.


35.American Cancer Society 1996 Advisory Committee on Diet NaCP. Guidelines on diet, nutrition, and cancer prevention: reducing the risk of cancer with healthy food choices and physical activity.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1996 Advisory Committee on Diet, Nutrition, and Cancer Prevention. CA Cancer J Clin 1996;46:325-341.



 

認識(HRV)心跳速率變異



一、HRV是什麼?


HRV是接連和瞬間兩者心率之間的間隔擺動內的生理節律。


HR的自發性變化。


◎涉及到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


◎反映呼吸、血壓、內分泌、甚至情緒對心率的自然升高或降低。


二、HRV的臨床價值:


HRV的分析目的


*無侵犯性ANS的功能評估


*心血管調控系統的評估


*內環境穩定性的完整性評估


◎壓抑HRV指標


*減少心率動力學複雜性


*降低適應性


*減少克服因環境連續變化所需的能力


HRV值低落已經成為以下許多慢性疾病一個最常見危險的現象,如糖尿病、慢性疲勞、慢性心臟衰竭、神經性疾病和許多其他情況。


現代人生活緊張,普遍處在高壓力的狀態下,雖說適度的壓力是一種﹝生活的刺激劑﹞,但過度的壓力常引起許多身體的不適。


現代人壓力的來源:〈1〉生活中的變動 2〉生活中的瑣事 3〉不可抗拒的巨變或災害。人們對壓力的反應,隨情境與時間的不同而有差異,當依個人需在短時間內適應多種生活變化或預期將有事情變化或即時只是小小的生活改變,但長期地發生均可能造成壓力。


人壓力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壓利可刺激大腦神經下視丘再透過自律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產生一些反應,而使身體呈現不安定狀態,因而可以造成心臟血管或腸胃等器官之病狀。


分析儀可自動測量自由神經系統(ANS)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功能的系統,該系統可進一步依據心律變更(HRV)的相關因素來評估和分析主神經系統的平衡。又可以高頻率低電流的方式,偵測出全身脂肪‧水分及肌肉的分部比例。更進一步提供適合測試者一天所需的營養成分及相關運動。



 



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心率變異分析


壓力分析﹝Stress Analyzer


此系統藉由量測心率變異的方式來分析自主神經的平衡與活性,因心率受呼吸、血壓、內分泌、情緒 .....等影響,故能藉此系統觀查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及心臟竇房結之相互影響情況



 



BCA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體脂肪分析


利用各種物質具有不同電阻之特性,評估體內水份、脂肪、肌肉等物質之分佈與評量分析。並依照受測者個人體質進行不同程度之飲食與運動的建議。


檢測報告專業精美,改善過程明確對比,定量數據隨時掌握,最佳調整方向



 


APGAcceleration Plethysmograph﹞血管彈性分析


其原理以 APGAcceleration Plethysmograph﹞加速脈波來測量血液循環時之速率變異,並以2次微分方式將波形轉換成數據,進而評估血管彈性老化 .....等程度。


可應用於早期血管硬化之分析及治療效果之評估。


 



虹膜分析簡介



 



 


虹膜分析簡介


虹膜學是透過分析虹膜(黑眼球)以了解人體健康的一門技術。在歐美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經過虹膜分析主要可了解患者各器官腺體組織的先天遺傳結構之強弱,是否發炎及其程度,毒素累積的相對量,退化情形,及所需的營養素,例如老化、腦血管循環、皮膚排毒功能、微靜脈循環、血管硬化、鈉鹽過多、膽固醇、淋巴循環、免疫功能、腸道消化及排泄功能、藥物沉積問題、神經功能、壓力、腸道下垂、脹氣、憩室、胃壁黏膜盾損傷、胃酸過多或過少、黏膜發炎、酸度過高、缺乏益生菌、有機鈉、矽….等問題,具有安全、無侵入、經濟、立即、早期警告、掌握病因等優點。



整合性醫學的發展、趨勢及因應



整合性醫學


─發展、趨勢及因應


林承箕 醫師


當今已有愈來愈明顯的趨勢看到人類從傳統主流的醫學〈Conventional Medicine,俗稱西醫〉領域向外尋找解決個人及家人健康照護疑慮的答案及服務。西醫在外傷及急症的處理是相當突出的;另類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的療法在預防及治療慢性病方面則有獨到之處。許多這些非主流的治療及效果日益被認知後,現已逐漸被融入西醫的治療服務體系,而形成整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基於醫生─病人的合夥關係而參夾運用主流西醫與另類、輔助性〈Complementary〉的療法來刺激、促進個人身體內天生健癒的潛能。它可以用來處理症狀、增進生活的品質、健康與活力、促進治療的效果、甚至治癒某些疾病。


起初,當代主流講求實證論〈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西方醫學對較偏重經驗論〈Experience-Based Medicine〉的許多傳統醫學之診斷、治療的理論、方法及效果,因無從瞭解而不大接納,姑以另類醫學稱之。醫學院不教授,醫院不提供服務,醫療保險亦不給付。


1986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舉辦的一項民調顯示:90%受訪者對另類醫學治療感到滿意;1990年統計全美國花費在背痛、焦慮、憂鬱的235億美元之醫療費用中另類醫療佔137億;另一項對1539位醫師及研究者的電訪中顯示約三分之一的病人〈1998年,達60%〉曾接受過另類醫療。於是美國國會於19911121通過在美國國家衛生院下成立“另類醫學辦公室”〈Offic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OAM〉。1993年成立的“輔助及另類醫學科”於1998年升格為“輔助及另類醫學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於1997年統計有360~470億美元是花費在另類輔助療法上,其中120~200億是病人自費給付給專業的醫療服務師。20045月與美國健康統計局公佈200231,04418歲以上的成人調查,顯示74.6%的受訪者曾接觸另類輔助療法,62.1%在過去12個月內接受過此類治療。該醫學中心研究經費由1993年兩百萬美元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一億一千三百八十萬美元,各醫學研究中心資深教授紛紛投入研究,成果豐碩。全美125所醫學院中76所有另類醫學的授課,28所就直接開以“整合醫學”為名的課程。200352630日於日本京都召開之第26屆世界內科醫學會更將“另類醫學”列入第三天下午的會議議程。


輔助及另類醫學內容廣泛,當前在國內醫療體系尚未被有系統的、正式的加以認知、印驗、接納、開發與推廣,但在民間卻早已被廣大民眾長時間接受及一再使用,如傳統中醫、針灸、整脊、按摩、斷食、大腸水療、果汁療法、酵素療法、營養醫學、飲食療法、藥膳、靜坐、冥想、催眠、氣功、瑜珈、同類療法、花精療法、意念療法、音樂療法、芳香療法、色彩療法、高熱療法、純氧療法、人體運動療法、功能醫學、螯合治療、分子矯正醫學、全細胞生物療法、磁場療法、環境醫學、能量醫學、生物能信息醫學…等,皆已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有蓬勃的發展和相關醫療與研究機構之設立。


有鑒於:


1. 人心求健康、長壽之需求與日俱增。


2. 醫學朝整合發展之世界趨勢日益明顯。


3. 講科學依統計重實證之主流醫學或有分工過細偏對抗治療少全人預防之觀點而流於“治病不治人”的偏失。


4. 輔助及另類醫學缺乏系統化的瞭解、整理與研究,架構、制度、理論不明,有發展失序之隱憂。


 


因此整合“古老的醫學與現代的醫學、傳統醫學與主流醫學、物理〈生物能量〉的醫學與化學的醫學、東方醫學與西方醫學、人的醫學與天〈環境〉的醫學、系統化的醫學與全人化的醫學、身心靈合一的醫學”,充分發揮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之結合,以全面提昇健康照顧的品質及功效,有賴關心健康的醫界、學界、健康業界、政府及社會大眾一起大力推動。


 



血液活體檢驗介紹




血液活體檢驗介紹


自己的健康自己看得見可以透過螢幕看得到自己的活體細胞真面目,觀測人體疾病發生的可能證據,協助大眾延後衰老、遠離疾病達到青春、健康、長壽的理想。


最新精密科學儀器,監測體內環保,以一滴血讓您瞭解個人健康近況,做為改善病情、根治疾病、預防保健的重要指標。



人沒怎樣,但身體可能已潛藏一些不利健康的因子,活乾血分析可以顯現相片出來給您看。


從血液活體中,瞭解自己健康情形:



 



 



 



 



用一滴血透視全身健康,可以知道:



  • 消化功能的好壞
  • 腸道有害病菌是否過多?
  • 營養是否失調
  • 自由基的多寡
  • 壓力的高低
  • 各種毒素及重金屬是否污染
  • 免疫力下降的程度
  • 過敏體質有無
  • 器官退化的程度
  • 有無癌症潛在危險或已被診斷出來的癌症嚴重程度
  • 動脈硬化有無
  • 中風的潛在危險
  • 貧血的程度
  • 血癌有無
  • 內分泌是否失調? 糖分、尿酸、膽固醇是否過多?

     


    感謝黃英烈醫師提供資料及相片



2006年4月19日 星期三

三姐的乳癌



 



前二天陪朋友去鹿谷看螢火蟲,住民宿,晚上聊到快凌晨2點時才稍微知道朋友這幾年來一直眉頭深鎖、鬱鬱不樂的原因;原來他的三姐患有乳癌,在努力奮鬥了6年後,還是在去年離開了人間,當談到生命剩下最後的幾個月時,他如何希望他三姐能如何看開,快樂的離開人間時;那種心情是我們外人無法形容的,以至於讓他常在一個人思考生與死之間的事。


在這種狀況下,只能建議他思考生 死是人生必經之路,但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想,不彷找幾個朋友一起聊聊天,因為一個人想這方面的事,通常會想到比較不好的那一面去,有幾個人一起談還可以互相扶持一把,容易有正面的思考方式,最高興的是他在想一下後,接受我的建議,以後不要一個人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剛好知道梅襄陽醫師今天有一場Special Topic 講座從『癌症的真相與維他命B17』談到『醣質營養素』,特別邀請朋友去聽講,多多瞭解一下癌症的相關資訊,為什麼癌症已連續23年都是台灣死亡原因的榜首,如何預防?


畢竟「預防重於治療」,還記得去探視重症的親友時,您會不會有很深的感觸:希望永遠不要來醫院,在醫院裏人都沒有尊嚴,醫生要你脫就脫,上廁所就上廁所,需完全聽醫生的指示,這時一定會想到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可是一離開醫院沒多久又忘記了在醫院時的感觸!


有鑑於此,我選擇來與人分享正確的,最新的健康資訊,希望我的親朋好友們能免於癌症的威脅,以正確的飲食觀念讓大家活的健康,活的快樂,因為我的人生目標是年老時是有閒、有錢、身體健康,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將會不定時提供整理過的健康資訊給您作參考,有空也可以來我個人的部落格參觀,走走http://snwu.idv.st ,還有另外一個防癌長鏈124志工團的部落格也可以去參觀一下。http://124.idv.st



2006年4月10日 星期一

怎麼讓部落格美觀、易讀?



 


剛作好部落格覺得很興奮,終於短短時間也可以作好一個個人網站,但在將一些文章及相片書寫,貼上時確發現一些問題,譬如說:怎麼讓標題字大,內容字小一些,轉貼的字有的變大又變小,試了好久也無法處理好?


最後只好去上課,聽聽專家的講課,發現有一些技巧可以運用,特別整理出來供各位作參考:


轉貼時字變大,變小,無法統一



因要轉貼的文章都有原來的格式,直接轉貼上去非常容易「亂掉」,可以先在桌面點右鍵開一「新增文字文件」的記事本檔(右鍵/新增/文字文件),然後將要發表的文章先複製到此檔案內,修修改改成你要的內容後,再將此內容複製到「發表文章」的「內容」處,這樣子就不會有原有文章的一些格式問題,將所發表內容文字變成大大小小。



相片發表變形



我們所上傳的相片大小不一,有800*600等,而Yahoo部落格相片最佳顯示方式約在400*300左右,所以請大家要上傳相片前先將相片縮成400*300的格式



隱藏文章的用途



在發表文章時有沒有常打字打一半卻不得不先去作別的事,此時你可以先將打一半的文章先勾選「隱藏文章」,然後再按「立即發表」,如此文章會上傳,但不會真正的發表;等你忙完有空再來慢慢重新編輯該篇文章



訂閱他人部落格的好處



如果你欣賞某人的部將,請到他的部落格那邊訂閱一下吧!除了可以在你部落格下面「部落格」聯播外(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顯示),每當你所訂閱的部落格有新文章發表時,Yahoo會自動將心發表文章寄到你信箱內,最重要的是部落格如果沒有大家互相介紹怎麼會有人來看呢?您說是嗎?



如何讓人容易記注你的部落格網址



你的Yahoo部落格網址要靠告訴別人是否很長,又麻煩,你可以免費申請轉址服務,申請網站:Http://www.idv.st  ,只要註冊一下就馬上可以用,例如我的部落格網址為:http://tw.myblog.yahoo.com/mannalife100/ ,經申請後變成只要輸入,http://manna.idv.st 就可以找到,是不是很方便!同時提供一個網頁交學相關給大家作參考,裡面有一些不錯的資料。(http://stanley.idv.st/ )



上課時,老師特別說明部落格的特性:發表文章,相片簿及留言版三大部份;文章貼來貼去是不錯,更重要的是您這個部落格要表現出什麼?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差一點忘掉,「醣質營養素的世界」這個部落格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人都免於得到疾病的威脅,如何活的健康,活的快樂,提供正確的保健資訊,說明「醣質營養素」這個新科技對細胞溝通的重要性,因為沒有正常的細胞就沒有健康的身體,以及我在分享「醣質營養素」這個幫助人們獲得『真正的健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2006年4月6日 星期四

醣質營養素,開啟健康人生之鑰




醣質營養素權威 Dr. Stephen Boyd 暢談健康新觀念

前言

「醣質營養素」被喻為『遺失的營養素』;除了
因為它是近年來新興崛起的營養素外,它對於健康實質的助益更是它引起大眾矚目的重要原因!




醣類訊息科學是近代學術研究上的一大發現,其足以影響未來的醫學走向,重新詮釋人體的健康,但無論一般民眾或是醫療專業人士對於這方面的了解皆極為有限。美商寰泰生技特別於2005年11月18與20日舉辦針對醫護人員及執業醫師的醣質營養素學術研討會,希望讓與病患最直接接觸的專業人員能了解最新的「醣質營養素」研究方向,為台灣人民提供更好的健康照顧!

醣質營養素與健康生活息息相關






美商寰泰生技二度邀請「醣質營養素」研究權威—Dr. Stephen Boyd擔任此次學術研討會的主講人。Dr. Boyd再次帶來「醣質營養素」研究心得與與會人士分享,就是要讓「醣質營養素」對健康的助益更廣為人知。會後的廣大迴響與肯定可想而知,與會者皆為第一線為民眾健康服務的專業人士,如此一場台灣少有的研討會對於其專業知識的再提升將是正面而有助益的。

「醣」一向給人的印象都只是「能量的供給者」,但藉著科學家的努力慢慢揭開「醣」的神秘面紗後,才驚覺「醣質營養素」可能是影響生命起源的重要環節。「醣質營養素」是一門非常專一的領域,每一種醣類都有其特殊的功能,而非僅供給身體能量,某些特殊醣類在體內的含量甚至可以做為診斷或治療疾病之用。

沒有疾病不等於身體健康

許多人都做過健康檢查,但目前的健康檢查只能檢查出身體是否有疾病,但卻無法真的像「健康檢查」的字義所描述地,檢查出身體目前的健康狀況;也就是說,健康檢查只能為浮出檯面的疾病做判斷,卻無法真正檢查出您是否健康。也因此,時常聽聞有人在健康檢查後的3個月內卻發現了癌症,或是直到心臟病發作後才知道自己竟然有心血管疾病!

一般自覺健康的人,往往是因身體目前沒有疾病,睡眠正常、充滿活力,醫師無法告知身體有任何問題,因此覺得自己很健康!但「沒有疾病」與「健康」其實是非常不同的兩種狀態,在身體「沒有疾病」的同時,體內的細胞可能正在遭受著自由基的傷害、可能正在累積毒素,甚至可能正在蘊釀著更多的腫瘤細胞,如此怎能算是健康呢?目前健康的頭號殺手癌症及心血管疾病都是由長期的變化及累積而來的,但因為現有的科技無法在早期偵測出這些生理狀態,因此許多人其實活在「健康」的假象下,直到疾病發作的那一天才警覺自己原來並不健康,但卻可能為時已晚!

高科技研發的醣質營養素,幫助您更加健康

身體是由各種器官構成,所以身體的健康來自於各個器官的健康;同樣地,器官是由許多細胞所組成,只有健康的細胞才能組成健康的器官及健康的身體狀態。細胞健康第一步就在於細胞訊息的溝通,細胞所有功能的執行都有賴於細胞膜上醣鏈結構的完整與否,所以提供細胞足夠的醣質營養素是健康細胞的第一步!

大自然中有200多種醣類,但對細胞訊息傳遞有助益的只有8種。因此如何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8種必須醣質營養素就成為現代人的健康課題了!您當然可以藉由食用大量的新鮮蔬菜及五穀雜糧以確保醣質營養素足夠,但每日5~9份的基本攝取量現代人難以辦到,更遑論在栽種、運輸、儲存及烹調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化學污染、農藥殘留、營養流失等問題!因此,藉由選擇有科學根據、嚴格品質控制及證明有效性的營養補助食品來輔助飲食的不足,才能為身體健康做最好的把關!目前已有研究文獻證明,某些健康狀況不佳者,體內的某些特定醣質濃度會呈現不同於常人的變化,因此藉由人體內特殊醣質的含量,未來應可協助人體健康情形的判斷;Dr. Boyd預估藉由測量體內醣質營養素來判讀人體健康狀態的儀器將在未來的5~15年間問世,並為現代人的健康詮釋全新定義!

當朋友生病時,我們會選擇帶鮮花水果探望他們;但我們看球賽時,卻吃著洋芋片及啤酒犒賞自己,這代表著每個人都了解營養的重要性,但卻無法在生活中落實!在Dr. Boyd訪台短短三日內,共受邀參加了一場座談會、兩場醣質營養素學術講座,以及應邀於中華民國運動醫學會的年度大會中演講,如此馬不停蹄的緊湊行程,如果沒有良好的健康、過人的體力及對於醣質營養素無比的熱情是無法做到的。Dr. Boyd十分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及熱情讓更多人了解醣質營養素的重要性,更希望點燃專業醫療人士的熱情,為更多人提供健康最佳選擇!